[发明专利]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聚酯酰胺制得的纤维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77537.8 | 申请日: | 2014-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郑毅;秦兵兵;刘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9/44 | 分类号: | C08G69/44;D01F6/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李英艳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酰胺制 纤维 | ||
1.一种由下述结构式Ⅰ和Ⅱ表示的结构单元组成的聚酯酰胺:
和
式中x为2~18的整数,y为2~18的整数,R1~R4各自独立地选自H或C1~C4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酯酰胺,其中结构单元Ⅰ和结构单元Ⅱ的摩尔比例为0.2:99.8~99.8:0.2,优选为30:70~99.5:0.5,更优选为70:30~99:1。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酯酰胺,其中所述聚酯酰胺的特性粘度为0.3~1.8dL/g,优选为0.5~1.0dL/g。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聚酯酰胺,其中x为2~4的整数,y为4~6的整数。
5.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聚酯酰胺的方法,包括:
(1)在氮气或者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二元醇、对苯二甲酸和/或其衍生物、二元胺和/或其衍生物加入反应容器中,使90%~100%对苯二甲酸和/或其衍生物发生酯化及酰化反应;
(2)加热反应容器至230~320℃,期间抽真空至真空度达30kPa以下,待反应产物特性粘度为0.3~1.8dL/g后,停止反应,得到聚酯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二元醇选自碳链长度为2~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对苯二甲酸和/或其衍生物选自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单/二酯、对苯二甲酰氯、及以上化合物其苯环上的氢部分或全部被含1~4个碳原子烷烃取代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二元胺选自碳链长度为2~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二元胺衍生物选自碳链长度为2~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胺与对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的苯环上的氢部分或全部被含1~4个碳原子烷烃取代的二元酸形成的尼龙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二元胺和/或其衍生物、二元醇、对苯二甲酸和/或其衍生物的摩尔比为(0.002~0.98):(0.002~3):1,优选为(0.005~0.7):(0.3~2.8):1,更优选为(0.01~0.3):(0.7~2.5):1。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使95%~100%对苯二甲酸和/或其衍生物发生酯化及酰化反应。
9.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反应容器加热至250~300℃。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真空度控制在1kPa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聚酯酰胺特性粘度为0.5~1.0dL/g后,停止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添加原料时,加入一种或多种助剂,和/或在步骤(2)加热反应容器前,加入一种或多种助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剂包括酯交换催化剂、酯化催化剂、醚化防止剂、聚合催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耐候剂、润滑剂、结晶成核剂、导电填料或防静电填料、阻燃剂、填充物。
14.一种纤维,所述纤维的原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聚酯酰胺。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纤维,其中所述纤维为聚酯酰胺初生纤维、聚酯酰胺纤维长丝、聚酯酰胺POY纤维、聚酯酰胺加弹丝、聚酯酰胺FDY以及聚酯酰胺短纤维。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的纤度为0.5~10dtex,优选为1.0~7.0dtex。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的强度为1.0~8.0cN/dtex,优选为2.0~5.5cN/dtex。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的断裂伸长率5.0~400.0%,优选15~130%。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的纤维,其中所述纤维在常压下酸性染料染色的上染率大于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5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