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胃动力障碍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77318.X | 申请日: | 2014-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文;李国信;梁茂新;尤献民;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16;A61P1/04;A61P1/14;A61K35/57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 地址: | 11003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慢性 胃炎 动力 障碍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胃动力障碍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目前治疗现状:
1.治疗BRG中成药研制概况
在上市中药品种中,用于慢性胃炎者60余种,而涉及BRG的品种仅有胃炎康胶囊和胆胃康胶囊2种。胃炎康胶囊由白芍、桂枝、甘草、高良姜、黄连、柴胡组成,具有舒肝和胃,缓急止痛功能。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见胃脘疼痛,呕恶泛酸,烧灼不适。胆胃康胶囊由青叶胆、西南黄芩、枳壳、柴胡、白芍、泽泻、茯苓、茵陈、淡竹叶、灯心草组成。具有舒肝利胆、清利湿热功能。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症见胁痛、黄疸。前者用于肝胃不和证,后者用于肝胆湿热证。由于品种过少,从中难以总结出具体的用药规律。但可初步看出,两个品种均配伍白芍和柴胡,乃从舒解肝郁,缓急止痛计议;另外均配伍了清热解毒的药物黄连、黄芩之属,大概注意到本病成因与幽门螺杆菌有关,故无论辨证如何均配伍清热解毒之品。
2.中医药治疗BRG临床研究概况
BRG与中医的胃脘痛、呕吐、嘈杂、反酸、痞满等相当,尚未建立统 一的诊断标准。在临床辨证时,普遍借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痞满、胃脘痛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胃脘痛以及《中医内科学》的胃痛等的辨证标准。由于BRG总体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其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病理机制也大体相当,故辨证与慢性胃炎相同是可以理解的,也并无明显不妥。尚有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化分委会建立的相关辨证标准者。以下综述10余年来学术界辨证论BRG的情况,各位作者辨证依据从略。
张艳将BRG160例辨为胆热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热虚实错杂四证,胆热犯胃证治以清胆和胃、理气通降,药用柴胡、竹茹、半夏、黄芩、黄连、枳实、川楝子、紫苏梗、陈皮、旋覆花、代赭石、吴茱萸、厚朴;属气滞血瘀证者,治以理气化瘀、和胃通降,药用赤芍、丹参、川楝子、当归、蒲黄、柴胡、白芍、佛手、枳壳、香附、五灵脂、郁金、乌贼骨、甘草;脾胃虚弱证98例则健脾和胃、佐以通降,药用党参、茯苓、清半夏、海螵蛸、白术、陈皮、砂仁、山药、黄芪、扁豆、鸡内金、枳壳、甘草;对寒热虚实错杂者则温清并用、苦辛通降,药用黄连、桂枝、干姜、陈皮、佛手、苍术、甘草、枳壳、清半夏、黄芪、山药、砂仁、厚朴、黄芩、党参、吴茱萸以取效。茹氏等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为基本方,药用黄芪、党参、厚朴、白术、当归、黄芩、陈皮、升麻和柴胡,按照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胆热犯胃、胃阴不足四证加减代裁。强调补脾益气在本病治疗中的主导作用。章进以《灵枢·四时气》所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认为BRG胆胃不和,治当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故以蒿芩清胆汤为基本方,药用青蒿、黄芩、竹茹、半夏、陈皮、生枳壳、 赤茯苓、碧玉散(包)。韩吉等基于BRG症见胃脘痛、胆汁性呕吐、嘈杂、口苦、嗳气等,结合幽门功能不全,胃蠕动缓慢或逆蠕动,胃张力差,确认本病以脾胃虚弱为基本病理改变,药用生黄芪、炒苍术、茯苓、香附、姜半夏、胆南星、陈皮、红藤、砂仁、和炙甘草煎服。黄晓军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加减小柴胡汤由姜半夏、柴胡、赤芍、白芍、陈皮、郁金、厚朴、丹参、黄连、蒲公英、太子参组成。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对改善胃脘痛、饱胀、嗳气等症状疗效显著。治疗后胃镜复查显示胆汁反流明显减少,胃黏液颜色变淡或澄清,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改善或恢复正常,说明本方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胆道功能、阻止胆汁反流的作用。程敏对BRG从肝胃气滞郁热证论治,自拟柴胡陷胸汤由柴胡、枳壳、黄芩、法半夏、黄连、瓜蒌皮、白芍、郁金、旋覆花、香附、蒲公英、竹茹和炙甘草组成。凌氏以BRG临床上以胃痛、腹胀、胃中灼热感、伴嗳气、反酸、口苦、纳呆、倦怠为主要表现,确认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由半夏、黄芩、干姜、党参、黄连、柴胡、枳壳、白芍、石斛、竹茹、茯苓、川楝子、延胡索、甘草组成,并随证和症状加减。王氏认为,本病以肝胃郁热、上热下寒互阻、脾胃气虚、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治当清火热,调寒热,降气逆,补气虚。方药组成为黄连、法半夏、生姜、吴茱萸、桂枝、白参、大枣、甘草,临症加减。本剂对改善上腹胀满、胃脘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优于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对照组。刘氏中西医结合治疗BRG54例,伴浅表性胃炎、急性活动期胃粘膜充血糜烂、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药用柴胡、姜法夏、白芍、枳实、木香、黄芩、蒲公英、 甘草。黄氏等以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BRG,药用半夏、黄芩、干姜、炙甘草、党参、大枣、薄荷、神曲、乌药、延胡索、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水煎服。随脾虚气滞、胆胃郁热、中焦虚寒、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诸证加减以取其效。杨氏等以胃炎饮(柴胡、香附、川楝子、元胡、陈皮、茯苓、姜半夏、枳壳、炒白术、炙甘草、黄连、姜竹茹等药物组成),从肝胆气郁、脾气虚弱、胃失和降论治,以疏肝利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为基本治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等临床症状,优于吗叮啉。秦氏等诊断出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痰饮停胃、胃阴亏虚、瘀阻胃络、食滞胃肠、脾胃虚寒8证,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包括黄连、大枣、竹茹、枳实、清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海螵蛸、浙贝母、白及、三七粉、金钱草、鸡内金。随以上八证加减化裁。白氏等认为,本病前期为浊毒阻遏气机,致胃失和降,多以实证为主;后期浊毒伤阴损络,可见虚实夹杂,故予化浊解毒佐以活血组方,清浊方由蒲公英、连翘、冬凌草、叶下珠、黄连、白蔻仁、紫蔻、薏苡仁、柴胡、黄芩、八月札、枳实、柴胡、清半夏、白芍、三七粉组成。诸药合用,化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胃降逆,标本兼治。彭氏等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BRG,药用柴胡、半夏、黄连、大枣、白沙参、黄芩、白芍、制枳实、干姜、炙甘草和吴茱萸水煎服。小柴胡汤加减有助于促进患者胃部平滑肌的收缩,提高胃的排空能力,增强胃部的蠕动力,加以白芍的配合能增强幽门括约肌的张力,从而抑制胆汁的反流。杨光以黄连温胆汤加味,调和肝脾、除湿化痰、和胃降逆,药用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鸡内金、甘草、乌贼骨、三七粉、大枣。周氏以大柴胡汤化裁治疗BRG, 所用药物有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壳、大黄(后下)、吴茱萸、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竹茹、生姜、生代赭石(先煎)、甘草,水煎温服。王迪纳入病例中,BRG伴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食管炎、胆囊炎和胆石症诸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予以治疗,所用药物包括半夏、黄芩、神曲、延胡索、柴胡、海螵蛸、白芍、陈皮、川芎、香附、炙甘草、干姜、大枣、薄荷(后下),水煎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快餐的可降解包装盒
- 下一篇:用于电风扇的定时调速同步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