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导体用铝合金配方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7254.3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6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南;任俊;祖恩建;胡成志;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纳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C22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导体 铝合金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缆导体用铝合金配方。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铝是一种导电性能仅次于铜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缆行业作为导电线芯。铝导体电缆,因其易蠕变、易断裂、连接可靠性低等缺点,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大,国家标准考虑到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对铝芯电缆的应用也做了诸多限制,使得铝芯电缆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很少,仅应用在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低且对成本要求较高的场所。近年来,国内铜资源极度匮乏,60%以上依赖进口,同时价格高昂,严重制约了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做为电缆行业,实施以铝节铜、以铝代铜的战略步伐,一方面可大幅降低线路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经济发展对紧缺资源的依赖。而目前铝合金电缆由于自身原料搭配不合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易蠕变、易断裂、连接可靠性低等缺陷,致使使用寿命较短,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则需要及时更换,否则会给人们正常的使用带来麻烦,而更换又耗费着人力物力,更换所需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材料搭配合理的、制造成本低的,能够改善铝合金导体性能的配方,即一种电缆导体用铝合金配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缆导体用铝合金配方,该配方包括Si、Fe、Cu、Mg、Zn、B、稀土和Al,各组分所占质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各组分所占的最佳质量百分比如下:
相关组分的性能及作用如下:
Cu:Cu元素可增加合金在高温时候的电阻稳定性;
Fe:Fe元素可提高合金的强度和抗蠕变性;
Mg:Mg元素在同样的界面压力下,能够提高合金材料接触点使其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
稀土:稀土元素可起到净化、提高纯度、填补表层缺陷、细化晶粒、减少偏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材料搭配合理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改善铝合金导体性能,延长铝合金电缆的使用寿命,弥补了现有的铝合金导体存在着易蠕变、易断裂、连接可靠性低等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一种电缆导体用铝合金配方,该配方包括Si、Fe、Cu、Mg、Zn、B、稀土和Al,各组分所占质量百分比如下:
按照上述配方实际生产时,需经过以下工艺步骤加工处理:
(1)配料:按照铝合金的配方进行配料;
(2)清理、预热:将熔炼炉清理干净,并升温预热到700℃,采用预热能够缩短熔炼炉加热的时间,提高铝合金的熔炼效率;
(3)入料:将步骤(1)中的各成分混合物加入提前预热好的熔炼炉中;
(4)添加药剂:加入清渣剂和精炼剂,所述的清渣剂、精炼剂的重量分别为合金总重量的0.2%、0.3%,清渣剂和精炼剂应干燥,添加清渣剂和精炼剂,一方面有助于除去混合物内部的渣物,也能够改善铝合金的成型质量,将熔炼炉温度升高到725℃,该温度能够更好的促进各配料间的混合;
(5)搅拌:搅拌铝合金液体,搅拌应当平稳进行,不应激起太大的波浪,以防氧化膜卷入熔体中,搅拌2小时,同时保证熔炼炉内的温度控制在步骤(4)中规定的温度,这样能够保证搅拌的质量,使铝合金液体充分的混合;
(6)静置、除渣:搅拌结束后静置,静置的时间为10min,静置后,铝合金液体内的渣物会分离出来,并聚合成块,将熔炼炉中的渣物清除干净,防止了渣物对于铝合金导体成型后的质量造成影响;
(7)试样鉴定:取样及调整成分,分析铝合金液体中各成分比例是否达到预先设定,若达标后即可继续进行后续加工,若不达标,则需重新对配料的配比进行调整;
(8)保温:将合金液转入保温炉,所述的保温时间为2小时;
(9)浇铸:浇铸形成铝合金铸锭,浇铸时应确保流槽中间煲清洁、干燥,严格控制温度和流量,钢带、结晶轮干燥,润滑良好,冷却水充分合理,冷却均匀,出锭温度正常;
(10)轧制:对铝合金锭进行轧制形成铝合金杆;
(11)拉线:对轧制好的铝合金杆进行拉线,拉线时根据要求单丝直径配置模具,确保润滑充分;
(12)绞合:对拉制好的单丝进行绞合形成铝合金导体,根据不同规格选配紧压模具,绞合时张力应均匀,排列应正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纳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纳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