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6050.8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国胜;李霞;丁慧芳;刘国强;王敏;郭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K9/16;A61P35/0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6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白血病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由中草药制备而成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同时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血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初治缓解率虽明显升高,但较高的复发率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防止复发尤其重要。白血病的复发,主要与免疫功能降低,微小残留病与耐药三个方面有关。祖国医学近几年在白血病方面研究有很大进展。“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逆转研究”、“抗白中药的抗白血病及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国外医学肿瘤分册》1998;25(5)),“雄黄对NB4及HL-60细胞促凋亡作用”(《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9(9):477),“丹参桐和维甲酸对人宫颈癌细胞株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中华肿瘤杂志》1995;17(6):422)等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中医药对白血病的辨证施治有其独到之处。但目前市场上鲜有疗效确切的防治白血病的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太子参30g、 红花30g、当归30g、黄芪30g、白芍30g、生地12g、青黛15g、淫羊藿9g、丹参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12g、葛根18g、丹皮20、白术15、黄精 20、板蓝根15、斑蝥 12、虎杖10 。
制备方法:将太子参,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女贞子研磨成粉末状,其余中药成份用50%乙醇浸泡过夜后煮沸1.0h,收集液体然后重复此步骤一次,收集药液后,与第一次的合并,然后回收乙醇,取药渣加入6倍量水煮沸1.0h,将全部药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此提取物与上述粉末混匀后,分装,使成1000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抑制与杀伤白血病与淋巴瘤细胞,诱导分化与凋亡,造血促进与免疫增强,逆转耐药。主治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小儿遵医嘱用。
主要药效学研究
(1)体内造血促进作用:选择昆明小鼠,本发明药物0.1g灌喂,2次/日,连续60天。同时设0.1ml/次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离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本研究室常规造血细胞集落生成实验,测定GM-CFUc数量。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集落数/1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体内免疫促进作用
主要进行了小鼠腹腔巨噬吞噬功能实验和白血病患者用药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率的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小鼠灌喂20天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白血病患者用药2-3个月后,CD3和CD8亚群无明显变化,而CD4和NK百分率明显升高,说明抗白胶囊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与促进作用。
(3)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
取本发明药物10g,采用95%无水乙醇浸泡6小时,其上清去除无水乙醇后,加入RPMI 1640 5ml,过滤除菌。将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抗白胶囊提取液,常规培养,在不同时相进行NBT还原实验。结果证实该胶囊成分具有明显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现象。
(4)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
按照上述诱导分化的相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诱导凋亡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细胞百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组方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有效成分。
(5)体外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上述方法提取的抗白胶囊上清夜,采用原倍,1/2和1/4浓度的0.1ml加入含2 x 105/ml个HL60细胞培养板中,按照报道方法进行MTT细胞增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主要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实验:
选用健康昆明鼠,♂♀各半,20±2克,20只。山东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鲁动质930101,一级动物。进行试验。以10g/kg.b.w的剂量进行灌胃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结果显示该样品以10g/kg.b.w的剂量进行灌胃后,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也无死亡。该样品对两种性别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防震结构及使用该防水防震结构的手机
- 下一篇:LED管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