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油缸顺序伸缩的液压控制系统、吊臂机构及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5934.1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9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程磊;满军;韩文超;陈志伟;陈磊;林小波;商晓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20 | 分类号: | F15B11/20;F15B13/07;B66C23/69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方亮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油缸 顺序 伸缩 液压 控制系统 吊臂 机构 起重机 | ||
1.一种双油缸顺序伸缩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切换压力油方向作用的伸缩控制联、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行程换向阀和触发机构;
所述伸缩控制联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行程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行程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伸缩控制联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伸缩控制联与所述行程换向阀之间的油路;所述行程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缸体上,所述行程换向阀通过与所述触发机构接触实现工作位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油缸包括:芯管、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体;
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杆段和密封段;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杆段内设置有一空腔;所述芯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缸底、且与所述行程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芯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密封段,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杆段的空腔内并与所述伸缩控制联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杆段上设置有第一有杆腔油道,所述第一有杆腔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控制联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有杆腔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伸缩油缸包括:第二活塞杆和第二缸体;
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杆段和密封段;所述第二活塞杆的杆段内设置有第二有杆腔油道,所述第二有杆腔油道的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有杆腔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杆内设置有第二无杆腔油道,所述第二无杆腔油道的一端通过油管连通所述芯管与所述行程换向阀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二无杆腔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无杆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控制联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压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和中位回油口,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第三工作位;
所述换向阀在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换向阀的压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相互之间均不连通,通过所述换向阀的压力油口进入的压力油通过所述换向阀的中位回油口回油箱;
所述换向阀在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所述换向阀在第三工作位时,所述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
所述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与进油管路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内置的所述芯管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芯管连通的油路上旁接有第一次级溢流阀,所述第一次级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的油路上旁接有第二次级溢流阀,所述第二次级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控制联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之间的油路上设置平衡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阀包括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第四工作油口;
所述平衡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伸缩控制联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平衡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伸缩控制联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平衡阀的第三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内置的所述芯管连通,所述平衡阀的第四工作油口与第一伸缩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9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流式气缸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