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TE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75616.5 | 申请日: | 2014-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2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4 | 分类号: | H04L1/04;H04W16/14;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昊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边缘用户 带宽需求 频率子集 小区间干扰协调 小区 边缘频率 受干扰小区 小区间干扰 周期性调整 互不重叠 可用频率 适用场景 相邻小区 信号干扰 需求确定 用户带宽 中心用户 分配 响应 | ||
本公开涉及一种LTE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适用场景将可用频率划分为多个频率子集;根据用户所受的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强度将小区内的用户分为中心用户与边缘用户;根据各边缘用户所受干扰小区的信息将相邻各小区的边缘用户按簇划分;根据用户带宽需求确定同一簇内各小区的边缘频率带宽需求;根据各小区的边缘频率带宽需求将同一簇内不同小区的边缘用户分配至互不重叠的频率子集上;响应于小区内边缘用户带宽需求的变化,周期性调整对边缘用户所分配的频率子集。本公开可以显著降低小区间干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传输技术,在上行链路采用了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技术,OFDMA与SC-FDMA通过实现子载波的正交性保证了小区内信道的正交,较好的解决了小区内的干扰问题。LTE系统各小区受到的干扰主要来自ICI(Inter-Cell Interference,小区间干扰)。
ICIC(ICI Coordination,小区间干扰协调)是一种通过小区间合理分配频率资源,尽量使相邻小区间边缘用户所用频率资源正交,从而减少边缘用户干扰的小区间干扰控制技术。该技术实现相对简单,使用灵活,已成为LTE系统小区间干扰控制的主流技术方向。
按照无线资源分配的频度,目前ICIC方法主要分为:
静态干扰协调:对无线资源固定分配,或无线资源重新配置的时间周期为若干天以上,几乎不需要基站之间交互信息。
动态干扰协调:对无线资源重新配置的时间周期为几十或几百毫秒,基站之间信息传递的频率也基本相当。
常用的静态干扰协调方法有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部分频率复用)与SFR(Soft Frequency Reuse,软频率复用),FFR的原理是通过设置小区禁用频率来避免小区边缘用户的相互干扰,SFR的原理是通过为不同的相邻小区边缘用户分配不同的频率来避免小区边缘用户的相互干扰。
静态干扰协调方法配置简单,不需要基站间频繁交互信息,对系统接口没有要求。其缺点是各小区边缘频率资源分配固定,灵活性较差,不能适应各小区边缘用户带宽需求实时变化的要求,频率资源利用率低。
常用的动态干扰协调方法有用于下行传输的RNTP(Relative Narrowband TXPower,相对窄带发射功率)方法、用于上行传输的OI(Overload Indication,负载指示)以及HII(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or,高干扰指示)方法。RNTP指示的每一个比特对应了LTE系统频域上的每一个资源块,通过在基站间交互RNTP,通知相邻小区是否在对应资源块限制发射功率从而降低小区间下行干扰。OI用来指示每个资源块受到的干扰强度,HII用来指示特定频段可能对相邻小区产生干扰,通过在基站间交互OI和HII,通知相邻小区降低特定资源块的发射功率或避开特定频段的资源调度,从而降低小区间的上行干扰。
现有动态干扰协调方法的优点是频率分配适应小区边缘用户带宽需求变化的需要,资源利用率高。其缺点是需要基站间大量交互信息,且基站可能发生占用同一频率资源的冲突,另外干扰协调信息发送给相邻全部小区,对非干扰小区带来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TE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其可以显著降低小区间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