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固旋流式稳压混输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5492.0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鹤;孙富强;张生昌;张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1/20 | 分类号: | F17D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林蜀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固旋流式 稳压 混输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用油气混输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油气混输泵出口的气液固旋流式稳压混输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是由石油、天然气等多相介质汇集,在通过混输泵输往集输站时,混输泵的工作条件对原油中的含气量有一定的要求。当气液过大时,即石油中气含量较高时,混输泵就不能正常输送,需要通过稳压缓冲罐释放石油中过多的天然气,减少含气量,以适应混输泵的输送工作要求。专利号为20062006874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气稳压罐,这种稳压罐在罐体的外侧周面的切向设置进、出油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进油口是切向安装,使得筒体上的开孔率增大,使筒体几何不连续性加剧, 引起开孔附近区域应力集中,使该部位应力状态复杂,在筒体上造成局部高应力。应力梯度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筒体的承载能力,该部位极易成为设备的破坏源。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减少输油管道振动、出流稳定的气液固旋流式稳压混输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气液固旋流式稳压混输器,包括罐体、进油管及出油管,进油管与罐体正交连接,进油管末端沿罐体圆周方向弯曲,出油口设在罐体底部,出油管内端向罐内上方延伸形成进油口,出油管的罐内延伸管的高度高于进油管。
在罐体顶端设有与罐内相通的压力表。
所述的出油管的罐内延伸管与罐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所述的进、出油管外端设有连接法兰。
使用时,将其进、出口分别与混输泵的出口、油田汇管进口相通连。被输送的多相介质通过进口弯管形成旋转流动,进入三相旋流式稳压器内,再由罐体内输出管口输出,进入油田汇管,避免了多相介质因气液比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压力的脉动而导致整个输油管线的振动,也改善前端混输泵的内部流体的状况。
进口低于出口的结构,使得经过旋流稳压的多相介质更平稳地进入油田汇管内,进一步改善了管线内的流动情况,且可以防止在介质气液比较高时罐内气体与泵连通形成气阻。
为了便于装配,在进、出管口处分别连接有法兰,且输出管口连接松套法兰。
进油管与罐体正交固定连接,使得加工容易、结构更可靠,减少了应力集中,使得罐体的整体结构受力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了罐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罐体顶部设有压力表,用于检测罐内压力。
这种稳压混输泵是利用自身产生的气体进行稳压,能够有效地动态调节罐体上部气体的体积,使得稳压效果一直处于较佳状态,有效地改善了油田汇管的工况,提高了油气混输的效率和安全性能,降低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支腿,2出口松套法兰,3出油管的罐内延伸段,4加强筋,5压力表接管,6罐体,7进油管,77进油管末端弯头,8进口法兰,9出油管,10出油管的上端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气液固旋流式稳压混输器,包括罐体6、进油管7及出油管9,进油管与罐体正交连接,进油管末端77沿罐体圆周方向弯曲,出油口设在罐体底部,出油管内端向罐内上方延伸形成进油口10,出油管的罐内延伸管3的高度高于进油管7,出油管的罐内延伸管与罐体之间设有加强筋4。
在罐体顶端设有与罐内相通的压力表,压力表通过罐体顶部的接管5与罐内连接。
所述的进、出油管外端设有连接法兰。
使用时,通过进口法兰将输入弯管与混输泵的出口相连,通过出口松套法兰将输出管道与油田汇管相连。这样,多相介质通过混输泵增压,经过输入弯管进入旋流式三相混输稳压器的罐体内产生旋流,在重力、浮力和旋流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气体不断聚集上升到罐体6的顶部液面上方,当液面高度超过输出管3时,介质通过输出管3排出,因罐体上部聚集的介质具有可压缩性,可以缓冲混输泵压力、流量脉动对油田汇管的影响。
罐内的液相介质始终保持在与进油口连接的前端混输泵的出口高度之上,保证了混输泵转子与转子之间、转子与泵腔之间的间隙液封,有效地防止了混输泵的排出腔和吸入腔中的气阻的产生,以保证多相介质在混输泵的作用下,实现从低压到高压的压力递增过程,从而满足多相介质在各种气液比的工况条件下均可输送的要求。此外,混输泵在工作中,气态介质压缩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罐体6足够大的容积可有效地降低进入罐体6中的介质温度,避免了压缩过程中的热积聚,而影响混输泵的密封及正常运行,确保多相介质的输送过程平稳、高效、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安防监控一体化系统
- 下一篇:火灾救援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