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升能效的电磁炉烹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5489.9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乔中义;田海峰;胡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升 能效 电磁炉 烹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能效的电磁炉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电磁炉的能效,主要通过降低电磁线盘、PCB以及风扇元器件等的损耗,同时阻止锅具向机器内部散失热量而实现。但是,上述手段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为了降低电磁线盘损耗,通常采用多芯绞合漆包线、大体积高导磁条、这样增加电磁线盘重量、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还有一种方式,即通过改变电磁炉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控制方法单纯改变电磁炉的工作功率,不够精确,不够均匀,不能兼顾加热效果和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升能效的电磁炉烹饪方法,使得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更为精确,加热更为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提升能效的电磁炉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启动电磁炉,电磁炉以第一工作模式工作,输出第一功率;
(二)当锅具温度达到T3时,电磁炉以第二模式工作,输出第四功率
(三)、当锅具温度达到T4时,电磁炉以第一模式工作,输出第五功率;
(四)、当锅具温度达到沸腾温度时,电磁炉停止工作或进入烹饪流程。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方案为,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
(1)、当锅具温度达到T1时,电磁炉以第一工作模式工作,输出第二功率;
(2)、当锅具温度达到T2时,电磁炉以第一工作模式工作,输出第三功率。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方案为:所述步骤(四)中烹饪流程包括:
(1)、电磁炉进入第三模式工作,输出第六功率,持续时间为H1;
(2)、然后,电磁炉进入第二模式工作,输出第七功率,持续时间为H2;
(3)、然后,电磁炉进入第二模式工作,输出第八功率,持续时间为H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适合于火锅、炖汤,采用上述加热模式,可使得加热过程能耗更低。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模式为电磁炉之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同时工作、所述第二模式为电磁炉之内环线圈或外环线圈单独工作。采用上诉技术方案,控制加热功率更为简便,使得加热过程中能耗更低。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三模式为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交替工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加热更为均匀且能耗更低。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功率为1300W至1500W,所述第五功率为1500W至1600W。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功率为1900W至2100W,所述第三功率为双环加热 1600至1800W,所述第四功率为800至1000W,所述第五功率为1500W至1600W。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方案为:所述第六功率为1100W至1300W,所述第七功率为800至1000W,所述第八功率为300至400W。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方案为:所述T1为35度至45度,所述T2为65度至75度,所述T3为75度到85度,所述T4为90度至95度。采用该技术方案,功率切换更为合理,降低能耗。
本发明的第九优选方案为:所述H1为20分钟至45分钟,所述H2为20分钟至45分钟,所述H3为10分钟至20分钟。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根据温度变化以改变工作模式,通过工作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输出功率,输出匹配相应温度范围的最佳的加热功率,使得加热更为均匀,可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及2中电磁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温度传感器,102-微控制器,103-内环线圈,104-外环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磁炉,包括:可测锅具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101,接收该温度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的微控制器102,用于对锅具进行加热的内环线圈103以及外环线圈104。内环线圈103通常设于外环线圈104内,两线圈的工作状态皆受微控制器102控制。
基于上述结构的电磁炉工作流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