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蚯蚓皮形开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5447.5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7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昀;杜瑞成;孙雪峰;杨自栋;刁培松;张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5/06 | 分类号: | A01C5/06;A01B4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蚯蚓 皮形开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在保护性耕作地和在黄淮海地区小麦宽幅作业中使用的一种仿蚯蚓皮形开沟器,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免耕播种技术是关键,保护性耕作体系推广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具有性能完善、质量可靠的免耕播种机,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同,小麦宽幅种植的关键也是小麦宽幅播种机。免耕播种机及小麦宽幅播种机与普通播种机相比,除了要求有较好的防堵性能外,对形成种床、影响播种质量的土壤工作部件一开沟器,也有特殊的要求。当前采用最多的是种带旋耕播种机,宽幅播种也大多采用种带旋耕,其开沟器基本上都是输种头,没有开沟作用,是依靠旋耕机开出的沟进行播种,旋耕机自身具有旋耕沟底不平整的缺点,加之在宽于单个旋耕刀作业宽度的种带内播撒种子,更引起播种深度极为不均匀,深浅差距较大,严重影响播种作业质量,造成出苗时间相差很大,据考查,播深相差在1~7cm,个别有10cm,出苗时间相差一般在1~5天不等,有些情况下因为播种过深,还会造成出苗困难,甚至出不了苗的极端现象,已经成为影响这两种播种方式推广的瓶颈问题,另外,还有播种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最终产量,迫切需要解决。在开沟器的研究当中重点研究了其减轻阻力的效应,针对蚯蚓又称为地龙或土龙、常年在地下挖掘土壤,耕耘不止,使土壤变疏松,在土壤中穿梭游刃有余,仔细研究蚯蚓头部和身体表面,发现头部较尖、身体表面呈圆环状较为规则等具体形状,在开沟器铲翼表面的设计当中予以重点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以上缺陷、同时实现小麦宽幅等深均匀播种的蚯蚓皮形开沟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蚯蚓皮形开沟器,包括输种管、布种盒、开沟器铲翼和剑式前刃口等。其特征是:可用于免耕播种机和宽种带播种机等采用旋耕形式耕作和防堵、开沟等作业情况;输种管与布种盒焊合成一体,布种盒两侧设置了开沟器铲翼,并在曲面上设计了蚯蚓皮形,布种盒和开沟器铲翼的前面镶嵌了剑式前刃口,其作用是将土壤向两侧分开,可以减小前进阻力,布种盒底面是布种板,布种板上设置了散种板。工作时,先由在开沟器前部的剑式前刃口和两侧的开沟器铲翼,加上铲翼曲面上的蚯蚓皮形,将地表尤其是旋耕刀开出的不平整的沟底加以整平,形成近似宽幅U型沟截面的平面上,同时由排种器排出的种子经输种管道输送到本输种管里,下落到布种盒底面布种板的弹射凸起上,再二次弹跳到布种盒顶面的散射板进行二次散射,经散射后向周围均匀散开分布,再经反复弹射,增加了两侧种子分布量,之后落到由剑式前刃口与开沟器铲翼整备的平整种床上,实现了等深精确播种,保证了播种质量,为提高作物产量奠定了基础,该开沟器可以用于耕后地或者未耕地的直接(也可破茬)播种作业。
本发明的有效收益是:剑式前刃口和开沟器铲翼及上面设计的蚯蚓皮形,可有效的将旋耕刀开出的沟底加以整平,也可用于耕后地的直播种作业当中,可有效减小前进阻力,而且避免秸秆和土壤的堵塞,尤其是位于前端的剑形铧刃,切断杂草和秸秆等,更能防止缠绕和堵塞;铲翼采用了特殊表面的设计,再加上仿蚯蚓皮形,在切出沟底的同时,也避免了堵塞,可顺利开出底面较为平整的宽幅U型沟,可保证种子落在等高度平面的种床上;采用旋耕机配套作业时,在开沟器前下方已经有一部分被旋耕刀抛起的土壤回落到地表,开沟器铲翼在整备种床时,有一部分疏松的土壤位于种床表面的下方和两侧,因此在种子落下的地方的下方、宽沟的两侧的土壤是疏松的,加上后面覆盖上的土壤也是疏松的,如此营造了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的良好种床,良好的种床解决了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的问题,保证了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此外,剑式前刃口带有锋利的刀刃,能够对前边旋耕刀处理不好的根茬破茬,或者对未耕地进行破茬直接播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仿蚯蚓皮形开沟器主视图;
图2为本仿蚯蚓皮形开沟器对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仿蚯蚓皮形开沟器仰视图;
图4为本仿蚯蚓皮形开沟器布种盒的剖视图;
图5为本仿蚯蚓皮形开沟器开沟后沟形剖面图;
图中所示:l.输种管,2.开沟器铲翼,3.剑式前刃口,4.布种盒,5.布种板。
具体实施方案
输种管(l)与布种盒(2)可呈0°~75°角配置,即布种盒(2)与地面可呈15~65°,以便于布种盒(2)顺利布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4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