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用耐高热纤维增强ABS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75075.6 | 申请日: | 2014-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张荣福;印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K13/04;C08K7/14;C08K7/06;C08K5/57;C08K5/098;C08K5/526;C08K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黄小栋 |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高热 纤维 增强 abs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ABS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耐高热纤维增强ABS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是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结构。
ABS树脂是丙烯腈、1,3-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物。它的分子式可以写为(C8H8·C4H6·C3H3N)x,但实际上往往是含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丙烯腈占15~35%,丁二烯占5~30%,苯乙烯占40~60%,乳液法ABS最常见的比例是A:B:S=22:17:61,而本体法ABS中B的比例往往较低,约为13%。
ABS是本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是一个综合力学性能十分优秀的塑料品种,不仅具有良好的刚性、硬度和加工流动性,而且具有高韧性特点,可以注塑、挤出或热成型。
大部分汽车部件都是用注塑成型方法加工的,ABS树脂的优点是抗冲性、隔音性、耐划痕性更好,比PP更美观,特别适用于横向抗冲性和使用温度较为严格的部件。ABS树脂是汽车中使用仅次于聚氨脂和聚丙烯的第三大树脂。ABS树脂可用于车内和车外部外壳,方向盘、导油管及把手和按钮等小部件,车外部包括前散热器护栅和灯罩等。
ABS树脂容易加工,加工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泽好,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喷涂金属、电镀、焊接和粘接等二次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包括各种办公和消费性电子/电器,办公电器包括电子数据处理机、办公室设备。
ABS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抗热震性能并不太好。这些缺点严重限制了ABS树脂的应用。
抗热震性,指材料在承受急剧温度变化时,评价其抗破损能力的重要指标。材料特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弹性模量、材料固有强度、断裂韧性等。一般来讲,热膨胀系数越小,材料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小,相应产生的温度应力小,抗热震性越好;热导率大,材料内部的温差越小,由温差引起的应力差越小,抗热震性越好;材料固有强度越高,承受热应力而不致破坏的强度越大,抗热震性好;弹性模量越大,弹性越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较小而不能缓解和释放热应力,对抗热震性不利。
材料在热震中产生的新裂纹,以及新裂纹与原有裂纹扩展造成的开裂、剥落、断裂等状况,称为热震损伤。热震损伤是热应力作用的结果。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变形受到抑制所产生的应力为热应力。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多相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均匀热膨胀的物体受到温度梯度作用时,以及相变时,都会产生热应力。热应力与材料的弹性模贡及弹性应变成正比,而弹性应变等于线膨胀系数和温度变化的乘积。ABS树脂的抗热震性能并不理想,需要改善使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用耐高热纤维增强ABS塑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抗震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提供上述汽车内饰件用耐高热纤维增强ABS塑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耐高热纤维增强ABS塑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ABS树脂100份,玻璃纤维20-40份,金属纤维10-20份,热稳定剂0.1-5份。
在本发明中:
所述玻璃纤维,简称玻纤,英文名为:glassfiber或fiberglass,英文缩写为GF,CAS号:14808-60-7,玻璃纤维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特别是玻璃棉),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如无碱玻璃纤维)。可作为增强材料,用来制造增强塑料等制品。玻璃纤维增强的ABS塑料,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
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根据玻璃中碱含量的多少,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氧化钠0%~2%,属铝硼硅酸盐玻璃)、中碱玻璃纤维(氧化钠8%~12%,属含硼或不含硼的钠钙硅酸盐玻璃)和高碱玻璃纤维(氧化钠13%以上,属钠钙硅酸盐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