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甘草素及衍生物的新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74036.4 | 申请日: | 2014-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萍;王志宇;王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萍 |
| 主分类号: | A61K31/12 | 分类号: | A61K31/12;A61K31/7034;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 衍生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异甘草素及衍生物抗肿瘤以及与抗肿瘤药物合用增敏、减少耐药性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异甘草素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异甘草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治疗心血管病等用途。
近年有抗肿瘤的治疗研究发现异甘草素具有抗肿瘤的活性,但对其与化疗药物共用的增敏、减少耐药等效果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作为化疗药的增效剂或减少化疗药耐药性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的药剂盒。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进一步,所述肿瘤为乳腺肿瘤/肝脏肿瘤等肿瘤。
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作为化疗药的增效剂或减少化疗药耐药性药物中的应用。
从理论上讲,包含异甘草素的天然植物均具有抗肿瘤和与化疗药物协同增效、减低抗药性的作用;此外由天然植物经常规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同样具有上述作用。其中,所述包含异甘草素的天然植物如豆科植物鸡血藤、甘草、黄芪、红芪等;所述提取物为水/乙醇提取物,或水/乙醇提取物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的提取物。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作为活性成分的异甘草素或其衍生物及化疗药物组成,其剂量为临床所接受的常规剂量。
进一步,所述异甘草素的日用剂量为2mg/kg-100mg/kg。
本发明组合物可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何制剂,如茶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凝胶剂、缓释剂、口服液、滴丸剂或纳米制剂;也可与其他相关药物配伍使用,制成相应的制剂。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的药剂盒,该药剂盒由异甘草素或其衍生物和化疗药物组成,其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例为(5~150):(0.5~3)。
进一步,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5:1.5-50:1.5。
进一步,所述异甘草素的日用剂量为2mg/kg-100mg/kg。
本发明所述化疗药为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门冬酰胺,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比柔比星,氟尿嘧啶,硫嘌呤,阿霉素等。
本发明所述异甘草素可以从市场购买,也可以从豆科植物鸡血藤、甘草中提取或其它植物中提取得到,还可以从其他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方法得到,其结构式如下:
异甘草素
本发明所述异甘草素衍生物为与异甘草素具有相同黄酮母核的化合物,本发明研究发现异甘草素衍生物同样具有抗肿瘤、及与化疗药物协同增效、减低抗药性的用途。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异甘草素衍生物为新异甘草素,结构如下:
新异甘草素
本发明研究表明,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以及包含异甘草素及其衍生物的均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克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与化疗药物联用能够实现增敏、减少耐药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异甘草素对癌细胞的长期增殖抑制作用
图2异甘草素肿瘤细胞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图3异甘草素对肿瘤组织LDH-A,HIF-1a和Ki67的影响
图4A异甘草素对正常组织(心肝脾肺肾)的影响
图4B异甘草素对心脏和肌肉形态及其中LDH的表达
实验例1异甘草素(ISL)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萍,未经陈建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4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