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摩阻增振幅井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3773.2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家林;李友;庞小林;杨琳;朱永豪;付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24 | 分类号: | E21B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摩阻增 振幅 井下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钻大位移井或水平井的减摩阻增振幅井下工具。
背景技术
大位移井是定向井、水平井、深井等技术的综合体现,结合水平井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单井产量和油气田采收率,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更是边际油气藏、滩海油气藏开发的有力手段。由于钻进的水平段的自重会压向井壁,管柱和井眼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摩擦阻力,并且水平段长度越大,钻进中的摩擦阻力就会越大。水平段送进承受这样的摩擦阻力,会使钻进的水平段长度受限,机械转速降低,钻井周期延长。因此降低大位移井、水平井钻进的摩擦阻力是提高钻进的机械转速,缩短钻井周期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将泥浆的压力转化为轴向的振动冲击,从而减少钻大位移井或水平井的摩擦阻力,减小井壁和钻柱的磨损,增大振动幅度,提高机械转速,缩短钻井周期,特提供一种减摩阻增振幅井下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摩阻增振幅井下工具,其特征在于,下接头与外筒体相连,并与卡筒相连固定静阀板,静阀板中心开有直径为12mm的圆孔;动阀片与旁通阀之间是过盈连接,动阀片上开有一个距中心线10mm、直径为28mm的圆孔,并加一倒角;旁通阀与转子之间采用花键连接,旁通阀上对称位置开有两个直径为24mm,轴线与旁通阀轴线成60°的斜孔;转子置于定子的内部,定子外部是外筒体,定子与转子的头数比为2:1;转子上端装有一截止阀,并通过卡环和台阶固定;定子筒体与碟簧外筒相连,冲管设置于碟簧外筒中,并与芯轴相连;芯轴上装有一段碟形弹簧,碟形弹簧固定与冲管和垫片之间;碟簧外筒与花键体相连,花键体与芯轴之间采用花键连接;芯轴上部与钻杆相连。外筒体内部有一段是预先加工成固定线型的定子外壳,定子是采用注胶形成的等壁厚橡胶定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减摩降阻:通过泥浆压力带动转子转动产生周期的轴向振动冲击,降低钻柱对井壁的压力,从而减小井壁与管柱之间的摩擦阻力;(2)减振增幅:上述的轴向振动冲击会沿轴向向钻柱的两侧扩散,向下的振动会产生减摩降阻的作用,向上的振动由弹簧吸收后,再返回到下部,减小振动对上部钻柱的影响,同时使轴向振动的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一至两倍;(3)增加寿命:定子采用注胶方式形成的等壁厚橡胶定子,能够减小使用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过多的集中到橡胶较厚的部位,增加定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减摩阻增振幅的井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接头,2.外筒体,3.卡筒,4.静阀板,5.动阀片,6.旁通阀,7.转子,8.定子,9.截止阀,10.卡环,11.碟簧外筒,12.冲管,13.垫片,14.芯轴,15.碟簧,16.垫片,17.花键体,18.支撑套。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所示,在本发明工作过程中,泥浆通过芯轴14和冲管12进入定子8中,泥浆带动转子7在定子8内转动,即通过内部的泥浆压力能驱动转子7带动旁通阀与动阀片5一起旋转。泥浆经过定转子之后,通过旁通阀6侧面上的斜孔,其中两个斜孔使泥浆进入旁通阀6内腔时的压力损失更小;动阀片5的孔眼中心与旁通阀6中心有一定距离,泥浆流入动阀片5的侧孔中,其中动阀片上的倒角可以减小泥浆的压力损失;下面是有一中心孔静阀板4,通过下接头1的端面和卡筒2进行轴向定位,卡筒2与下接头1之间用螺纹进行连接;泥浆从动阀片5中流到静阀板4的直孔内。由于两孔存在相对运动,因此过流面积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两者中心孔对齐时,过流面积最大,继续转动后两孔眼将部分错开,当中心线距离最远时过流面积最小。通过过流面积的变化,产生压力冲击引起轴向周期的振动。振动会向钻具两侧传递,向上传递的轴向振动使碟簧筒体11和花键体17整体向上移动,由于芯轴14不会移动,卡在垫片13和垫片16之间的碟形弹簧15就会被压缩,由于弹簧刚度较大,会将向上传递的轴向振动转换成向下的轴向振动,增大产生轴向振动的振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3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闸板式抽油杆防喷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建筑一体化采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