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3136.5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洲;李君;牛萌萌;李雪平;李伟;薛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B62D55/084;B62D55/10;B62D5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轮式 切换 行走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行走底盘,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
背景技术
履带式行走机构具有特殊地面通过性好的优点,但也存在耗能大和移动速度慢等缺点。而轮式行走机构则具有移动灵活、行驶速度快和耗能少等特点,但特殊地面的通过性较差。
中国专利200410021988.6公开了履带轮胎混合驱动折叠式汽车,其具有履带和轮胎混合驱动的效果,但其对液压缸的要求较高,首先是要求上下的各液压缸的同步性要好,以防履带在升降时产生松带或松脱,从而增加了液压缸的控制难度,再一个就是液压缸需要能够支撑起整个汽车,这都需要液压缸较多从而导致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且可以有效防止履带产生松带或松脱、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包括行车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行车架上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行走轮组以及两履带,行走轮组和履带分别设置在行车架两侧,动力系统分别与行走轮组和履带连接,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连接;
所述履带包括履带条、履带伸张控制机构和履带弹性张紧机构,所述履带伸张控制机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履带轮组、两支撑杆以及履带收放机构,履带轮组分别连接于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履带条围绕在履带轮组外侧,两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铰接;
所述履带收放机构包括上杆、下杆以及液压缸,上杆一端与上横梁铰接,另一端与下杆一端铰接,下杆另一端与下横梁铰接,液压缸分别与上杆和下横梁铰接,当采用履带行走液压缸伸长到位时,上横梁、下横梁、两支撑杆、上杆、下杆以及液压缸形成超静定框架结构。
优选的,所述履带弹性张紧机构包括摆杆、张紧杆以及张紧轮,摆杆一端铰接在上横梁的一端,张紧杆一端铰接在下横梁上,张紧杆的另一端和摆杆的另一端通过张紧轮铰接在一起,所述张紧杆包括插杆部、套筒部以及弹簧,插杆部与套筒部相连,套筒部和插杆部分别设有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所述弹簧套接于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插杆部上具有螺纹段、光杆段、轴套以及卡簧,所述第二弹簧挡板连接在螺纹段上,轴套套接于光杆段上,卡簧连接于光杆段的端部上,套筒部上设有连接孔,轴套连接于连接孔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挡板包括双螺母组以及挡板本体,双螺母组与挡板本体依次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上。
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传动组件和液压传动组件,所述发动机传动组件与行走轮组连接,液压传动组件与履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轮组控制系统、履带控制系统以及控制室,控制室具有前后设置的行走轮组控制区和履带控制区,行走轮组控制系统设置在行走轮组控制区,履带控制系统设置在履带控制区。
优选的,所述控制室还设置有可拆除的转向盘。
优选的,所述控制室中设置有可前后转动的鞍座。
优选的,所述履带轮组包括托带轮、导向轮、承重轮以及驱动轮,托带轮和导向轮设置在上横梁,承重轮设置在下横梁,驱动轮设置在上横梁的外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实现了行走轮组和履带两种行走方式的快速转换,克服了现有的轮式和履带式行走机构的缺点与不足,在长距离的平坦路面上行驶时选用轮式移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移动速度,又可以降低油耗。在特殊地面上行驶时则选用履带移动方式,可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此外,当采用履带行走液压缸伸长到位时,上横梁、下横梁、两支撑杆、上杆、下杆以及液压缸形成超静定框架结构,此时,支撑杆和液压缸共同受力支撑起行车架,其中支撑杆则起主要支撑作用而液压缸就起辅助支撑作用,从而降低了对液压缸的要求和减少液压缸的数量。本发明还设置有履带弹性张紧机构,即使在升降变形时也能防止履带产生松带或松脱,降低了对各液压缸同步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的履带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履带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张紧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套筒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插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插杆部与轴套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3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