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2614.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8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段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昌和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来排放雨水的排水系统(1);
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2);
安装在排水系统(1)下游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1a)之间的分流装置(3),具有用来收集初雨的初雨收集室(3a),以及位于初雨收集室(3a)下游的在初雨收集室(3a)蓄满后再收集后雨的后雨收集室(3b),其中初雨收集室(3a)蓄满后自动封闭,以便将收集的初雨与后雨分隔;
与所述初雨收集室(3a)连通的初雨蓄水系统(4a),用来储蓄初雨收集室(3a)收集的初雨;
分别与所述初雨收集室(3a)和排污系统(2)连通的初雨退水管道(5a),以便将初雨收集室(3a)和初雨蓄水系统(4a)储蓄的初雨排入排污系统(2);
与所述后雨收集室(3b)连通的后雨蓄水系统(4b),用来储蓄后雨收集室(3b)收集的后雨;
连接后雨收集室(3b)/后雨蓄水系统(4b)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后雨退水管道(5b),以便在当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中的水量减少时,将所述后雨收集室(3b)和后雨蓄水系统(4b)中储蓄的后雨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多个用来收集雨水的雨水口;通过雨水支线管道与雨水口连通的多个雨水检查井;和连通相邻雨水检查井的多个雨水管道;
所述后雨蓄水系统(4b)包括多个后雨蓄水管道和多个后雨蓄水检查井,多个后雨蓄水管道和多个后雨蓄水检查井彼此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3)包括:
集中分流井(30),其上设置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其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系统下游的一个雨水管道(11a)连通,其出水口(32)通过另一个雨水管道(11b)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一个雨水检查井(10a)连通;集中分流井(30)的井底低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
设置在集中分流井(30)内的所述初雨收集室(3a),其顶部开有初雨进口(33a),所述初雨进口(33a)处安装有第一活动盖板装置(34a);
设置在集中分流井(30)内的所述后雨收集室(3b),与初雨收集室(3a)相隔离,其顶部开有后雨进口(33b),所述后雨进口(33b)处安装有第二活动盖板装置(34b);
设置在集中分流井(30)内的水流通道(35),由所述进水口(31)延伸至所述出水口(32),其底部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平接;
其中,所述初雨进口(33a)和所述后雨进口(33b)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35)的底部,并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分流井(30)内设置有一对竖直墙(36),分别由所述进水口(31)延伸至出水口(32);一对竖直墙(36)之间固定有水平隔墙(37),其顶部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平接,水平隔墙(37)与一对竖直墙(36)围成所述水流通道(35);
所述水平隔墙(37)上沿水流方向依次开有所述初雨进口(33a)、后雨进口(33b);
所述水平隔墙(37)的下方设置有垂直隔墙(38),垂直隔墙(38)与所述一对竖直墙(36)垂直布置,并位于初雨进口(33a)与后雨进口(33b)之间,其顶部与水平隔墙(37)的底面连接,其底部与所述集中分流井(30)井底连接;
分别由垂直隔墙(38)的两端延伸至集中分流井(30)井壁的两面斜向直墙(39),分别与一对竖直墙(36)形成夹角,其顶部与一对竖直墙(36)顶部相平,其底部与集中分流井(30)井底连接;
其中,两面斜向直墙(39)、垂直隔墙(38)将所述集中分流井(30)内部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邻近所述进水口(31)的空间形成所述初雨收集室(3a),邻近所述出水口(32)的空间形成所述后雨收集室(3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昌和,未经段昌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26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骶尾部防压疮垫
- 下一篇: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可止挡丝杆螺母传动器及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