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1940.X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俊;余登斌;翟俊峰;徐晓龙;白露;刘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式微 阵列 电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电极材料插进玻璃毛细管中,得到第一玻璃毛细管;所述玻璃毛细管的长度<第一电极材料的长度;
将第二电极材料熔封于细玻璃管的一端,然后从另一端加入第一导电介质,连接第一导线,将连接第一导线后的细玻璃管密封,得到参比电极兼对电极;或将第二电极材料插进细玻璃管中,然后将第二电极材料引出细玻璃管后密封,得到参比电极兼对电极;
将所述参比电极兼对电极与多根所述第一玻璃毛细管插进玻璃管中,所述第一玻璃毛细管、所述参比电极兼对电极与所述玻璃管之间的空隙采用玻璃制品填充,得到第一玻璃管;所述第一玻璃毛细管的长度<所述玻璃管的长度<所述参比电极兼对电极的长度;
将所述第一玻璃管灌装第二导电介质,连接第二导线,将连接第二导线后的第一玻璃管密封,得到集成式微阵列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毛细管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极材料直径的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毛细管的管壁厚度大于第一电极材料半径的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材料与第二电极材料均为纤维状电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材料为碳纤维、铂、金、铜、钯、银、镍、铱、铁、氧化锡与氧化铟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材料为铂、铂黑或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与第二导电介质各自独立地为石墨粉、银粉或导电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制品为玻璃棒、玻璃粉或玻璃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电极材料插进玻璃毛细管中之后,还包括:
将插进第一电极材料的玻璃毛细管的一端封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连接第二导线后的第一玻璃管密封后,还包括:
采用超声波进行处理,得到集成式微阵列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19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