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萃取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0920.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林;张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86 | 分类号: | B01J20/286;B01J20/30;B01D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萃取 搅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萃取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领域。
技术背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由于石墨烯中各碳原子间的连接柔韧性很强,当施加机械力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而保持其晶体的结构稳定。这种特性使石墨烯具有极好的机械、光学和电学性能。目前,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储能、超级电容等。石墨烯还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高达2700 m2/g ([1] Chen, G.; Weng, W.; Wu, D.; Wu, C.; Lu, J.; Wang, P.; Chen, X. Carbon 2004, 42, 753-759),因此,将石墨烯用作萃取材料可获得高的萃取和富集效率。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一种简单的样品吸附和解吸附技术。萃取材料固定于搅拌棒上,样品在搅拌棒自身搅拌过程中通过吸附、分配等作用而萃取,萃取后,可直接通过加热、搅拌或超声等过程来解吸附。通常搅拌棒由三部分构成:磁性内芯、玻璃套层以及萃取材料层。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制备较复杂,在搅拌和脱附过程中玻璃层也容易被破坏。不锈钢棒可在磁场作用下自发搅拌,以此为基底制备搅拌棒,可省去制作的步骤,可以不使用较脆的玻璃套层。另外,不锈钢棒廉价易得,坚固耐用,是理想的搅拌棒基底材料。目前的问题在于不锈钢是化学惰性的,难以将萃取材料固定在不锈钢棒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普遍适用的、稳定的萃取搅拌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不锈钢萃取搅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巴胺溶于Tris缓冲液中,形成多巴胺浓度为1~2 mg/mL的混合溶液,调节其pH值为8.5~9,通入氧气,搅拌至其呈淡红褐色,形成氧化多巴胺碱性溶液;
2)将不锈钢棒浸渍于步骤1)制得的氧化多巴胺碱性溶液中,洗涤,烘干,即得聚多巴胺修饰的不锈钢棒;
3)将步骤2)制备的聚多巴胺修饰的不锈钢棒浸入浓度为1~2 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密封后加热反应6~10 h,干燥,即得不锈钢萃取搅拌棒。
所述不锈钢棒的直径为0.5~2 mm,长度为3~5 cm。
所述步骤2)中的浸渍时间为10~15 h。
所述步骤3)中的加热反应为60~65℃水浴加热反应。
所述步骤3)中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65~75℃,干燥时间2~3h。
所述的步骤3)之后,还有以下步骤:将步骤3)所制备的不锈钢萃取搅拌棒替代步骤2)中的不锈钢棒依次重复步骤2)与步骤3)。
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不锈钢萃取搅拌棒,包括不锈钢棒芯和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通过聚多巴胺键合在不锈钢棒芯上。
所述石墨烯层的层数大于等于1,所述石墨烯层与石墨烯层通过聚多巴胺键合。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海蚌仿生的聚多巴胺修饰法,海蚌可通过粘连蛋白附着于岩石上,而聚多巴胺为其粘连蛋白的主要成分;有此性质基于仿生得到的聚多巴胺也具有较好的表面吸附性能。多巴胺可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聚合,形成的聚多巴胺一端连有稳定邻苯二酚,另一端连有氨基,邻苯二酚与不锈钢材料共价键合,氨基可与氧化石墨烯上的环氧基和羰基反应,实现石墨烯在不锈钢棒上的固定。石墨烯修饰的不锈钢棒进一步用于搅拌棒吸附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用于特定化合物的高效富集与分析。可以用于土壤和烧烤样品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前处理和定量分析。
本发明中不锈钢萃取搅拌棒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不锈钢棒廉价易得,坚固耐用,用作搅拌棒吸附萃取基底材料增强了萃取的稳定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不锈钢材料化学惰性强,难以修饰,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溶液反应进行修饰,实现了石墨烯在不锈钢棒上的共价键合。与非共价的修饰和物理涂覆相比,该萃取柱上石墨烯层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不锈钢萃取搅拌棒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为多层石墨烯修饰的不锈钢萃取搅拌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a为放大5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b为放大50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0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