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全密闭式隔热炉门及其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0290.7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汪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振 |
主分类号: | F27D1/18 | 分类号: | F27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438000 湖北省黄冈***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密闭式 隔热 炉门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全封闭式隔热炉门,以及使用该炉门的窑炉,属于窑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窑炉是冶炼行业频密使用的设备,特别是炼焦及型煤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窑炉。冶炼过程都是在高温环境进行,并且出于节能和安全的考虑需要炉内与外界密封隔热,因此要求窑炉炉门具有耐高温、全封闭的特性。现有的炉门大多采用钢铁材料制造,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
为了提高炉门的密封性,现有的窑炉都会在炉门与炉口的连接处安装锁紧机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475985Y公开了一种窑炉门自动锁紧机构,其是在现有炉门自动升降机构基础上增设的,该机构包括炉门框架、前后靠板、炉门、炉门轴和固定在炉门轴上的支架以及连接支架上下两端的链条传动升降机构,炉门轴上内外侧分设有轴承,前后靠板分别位于炉门框架的前后侧,在支架的上下部分分设有可靠在前靠板上滚动的轴承,支架上还设有一块斜铁,在支架的下端设有悬挂其上的摆杆,该摆杆下端设有滚轮,炉门框架下部设有托架,在炉门框架的后侧靠板下部设有凹槽。从上往下关闭炉门时,炉门自动锁紧机构中只有滚轮接触炉门框架后靠板,当长配重到达顶点平行时,这时电动机停止工作,炉门重量大于方配重,炉门自然下落,当炉门轴承落到托架上时,滚轮进入后靠板下部所带的凹槽内,通过长配重惯性将链条拉动,支架上的两轴承紧靠在前靠板上,斜铁自然下滑,推动炉门轴承向炉门框架靠近,从而达到炉门锁紧、关严的目的。
上述技术通过窑炉门自动锁紧机构实现了炉门的锁紧密封,但是该窑炉门自动锁紧机构的部件繁多,制造和操作都很复杂,设备成本很高且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窑炉门自动锁紧机构部件繁多,设备成本很高且不便于使用;进而提出一种锁紧机构成本低且便于锁金密封的耐高温全密闭式隔热炉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全密闭式隔热炉门,包括,
门体和门框;
门体升降机构,与所述门体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门体的升降;
门体锁紧机构;
所述门体锁紧机构包括位置固定的锁紧轴和套在所述锁紧轴外侧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适于绕所述锁紧轴轴向旋转,旋转过程中,所述偏心轮外缘最接近所述门体的部位始终压紧所述门体的外侧。
所述偏心轮固定套接在所述锁紧轴的外侧,所述锁紧轴带动所述偏心轮绕所述锁紧轴的轴向旋转。
所述门体锁紧机构还包括密封轴承和驱动装置,所述密封轴承套在所述锁紧轴两端,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轮或锁紧轴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锁紧链条和锁紧电机,所述锁紧电机通过锁紧链条与所述偏心轮或锁紧轴连接。
所述锁紧轴设置于所述门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门体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锁紧轴的锁紧助力梁,所述锁紧轴通过锁紧助力梁与所述门框相连接。
所述门体升降机构包括同步轴、用于驱动所述同步轴转动的升降电机、套接在所述同步轴外侧的升降齿轮、与所述升降齿轮相啮合并可相对所述升降齿轮滑动的升降链条以及配重物,所述升降链条的一端与所述门体相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升降齿轮与所述配重物相连接。
还包括手动升降机构,包括手动轮、设置在所述同步轴端部的传动齿轮以及套在所述手动轮和传动齿轮上的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并且可相对于所述传动齿轮和手动轮滑动。
所述门体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与所述液压缸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和为所述液压缸提供液体的液压站;所述活塞杆适于通过相对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运动控制所述门体的升降。
所述门体由外侧的壳体和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耐高温填充物组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压紧部件压实所述耐高温填充物。
还包括带有角片的循环水管、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和备用加水口,所述循环水管分布在所述耐高温填充物的内部,所述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和备用加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并与所述循环水管内部相连通。
还包括预埋件,设置在所述门框内,用于将门框固定在窑炉上;所述门框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浇注层。
使用所述炉门的窑炉,在所述门体处,由所述窑炉内延伸出的轨道被分隔为两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振,未经汪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0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藏刀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模具顶杆加工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