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622.X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6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洪浩;张秀军;肖立民;粟欣;田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认知 双向 中继 网络 自适应 优化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至少包括主用户节点、次用户节点和中继站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所述主用户节点的干扰温度和所述次用户节点的中断概率门限值;
估计得到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通过预设中断概率快速评估方法,根据公式利用所述各个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中断概率;
比较所述中断概率和所述中断概率门限值;
如果所述中断概率小于所述中断概率门限值,则通过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传输数据;以及
如果所述中断概率不小于所述中断概率门限值,则调整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传输速率以降低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中断概率;
所述次用户节点在用于数据传输过程时分为三个等时隙,并采用时分广播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中继站节点用于数据传输过程时,采用译码转发模式;
其中,所述公式为:
其中,为次用户A到中继站T的传输速率,为次用户B到中继站T的传输速率,为中继站T到次用户A的传输速率,为中继站T到次用户B的传输速率,Ith为主用户C端的干扰温度,λAT为次用户A到中继站T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λBT为次用户B到中继站T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λTC为中继站T到主用户C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σ为一个常数,λAC为次用户A到主用户C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λBC为次用户B到主用户C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λTA为中继站T到次用户A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λTB为中继站T到次用户B不发生中断的概率下瑞利分布的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中断概率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所述各个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中断概率,具体包括:
对预设个数的时隙的中断概率进行评估;
根据对所述预设个数的时隙的中断概率的评估结果计算得到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中断概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个数为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双向中继网络为采用时分广播传输模式的认知双向中继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6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频段无线传感器节点
- 下一篇:具有防喷溅及收集油水功能的高压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