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泳仿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8417.1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宇;荀华杰;徐中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泳 仿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泳仿真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同时由于其优良的素质和高度环保,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油漆喷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涂装。
目前汽车电泳涂装工艺设计中电泳工艺孔的设计和电泳工艺参数(电泳槽液固体含量、电压、电泳PH值、电泳时间、电泳槽液温度、电泳极间距、助溶剂等)的选取主要依据以往电泳涂装的经验,必须等到试生产阶段通过车身电泳解析的方式才能对车身电泳状态进行验证,容易产生大量的设计变更,增加产品开发成本,且时效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泳仿真装置,能够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电泳状态,在产品设计阶段对车身电泳状态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寻找最佳的电泳工艺孔和电泳工艺参数设计方案,指导涂装工艺设计人员进行精准化电泳工艺设计。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电泳仿真装置,包括电泳槽体单元、车身模拟单元和连接单元,电泳槽体单元包括电泳主槽、阳极板支撑件和阳极板,电泳主槽为盒状体,阳极板支撑件上开设有阳极板插孔,阳极板的上部设置有阳极板限位片,阳极板支撑件采用粘接方式固定在电泳主槽的一侧内壁上部,阳极板插装在阳极板插孔内,通过阳极板限位片支撑在阳极板支撑件上,电泳主槽两侧上端面均开设有两组共四个横向对应的支撑卡槽。所述电泳主槽、阳极板支撑件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阳极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车身模拟单元包括车身内板模拟件、车身加强件模拟件、车身外板模拟件和车身间隙模拟件,车身间隙模拟件为└┘形体,在车身间隙模拟件两内侧壁以及上底面上沿└┘形体横截面方向开设有至少三道呈└┘形的插槽,且在车身间隙模拟件两侧的上端开设有与└┘形体横截面方向垂直的串接孔,车身内板模拟件、车身加强件模拟件、车身外板模拟件插装在所述插槽内,且车身内板模拟件靠近阳极板,车身外板模拟件远离阳极板,车身加强件模拟件位于车身内板模拟件与车身外板模拟件之间;车身内板模拟件、车身加强件模拟件以及车身外板模拟件分别在其两上角处开设有定位孔,在车身内板模拟件以及车身加强件模拟件的中部开设有电泳工艺孔。所述车身内板模拟件、车身加强件模拟件、车身外板模拟件的材质均为与汽车车身钢板材质相同的钢板材料,车身间隙模拟件的材质为工程塑料。
连接单元包括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穿插在车身间隙模拟件上的串接孔以及车身内板模拟件、车身加强件模拟件和车身外板模拟件上的定位孔中,且两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电泳主槽两侧的卡槽内,使车身间隙模拟件通过两根支撑杆悬挂在电泳主槽内。所述支撑杆的材质为不锈钢。
在所述电泳主槽内壁上标有液位上标线MAX和液位下标线MIN,液位上标线MAX的位置低于所述车身间隙模拟件的上边沿的位置,液位下标线MIN的位置高于所述电泳工艺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泳槽体单元还包括线束固定件,该线束固定件呈┌┐形,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泳主槽的两侧,在线束固定件靠阳极板一侧的横梁上开设有阳极线束孔,在线束固定件的横梁中部开设有至少三个阴极线束孔。所述线束固定件的材质为工程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车身间隙模拟件被限制在该第一、第二限位片之间,能够确保每次实验时车身间隙模拟件都在相同的位置,以便实验更准确。
在实验使用时,首先,将由电源正极接出的电线穿过线束固定件上的阳极线束孔,进而连接至阳极板上,将由电源负极接出的三根电线分别各自穿过线束固定件上的阴极线束孔,进而分别连接至车身内板模拟件、车身加强件模拟件、车身外板模拟件,从而形成电泳磁场。然后,在电泳主槽中注入电泳液,其液位必须在电泳主槽的液位上标线MAX与液位下标线MIN之间。最后,启动电源,在设定的电泳工艺条件下对车身模拟单元进行电泳。
在电泳完成后关闭电源,取出车身内板模拟组件、车身加强件模拟组件和车身外板模拟组件,烘干并冷却24小时,检测电泳状态并进行分析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4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主控线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制备氧化锆基NOx传感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