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灸理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8039.7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伦;刘铁军;刘志煊;郜东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克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丹麦诺勒格比市***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理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中医针灸理疗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增强针灸理疗效果的装置。
技术领域
针灸具有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镇痛作用,因此针灸常用于缓解急性和慢性疼痛,但是对其作用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针灸的镇痛作用的基本机制是通过针灸针对感觉神经纤维的机械刺激引发机体对疼痛的内源性的抑制反应。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大致由有髓梢的粗神经纤维、薄髓梢的细神经纤维和无髓梢的小纤维组成,分别负责不同信息的传递。由针灸刺激引起的躯体感觉信息主要由较粗神经纤维传导的,可对外来由细神经纤维主导的疼痛的传导有抑制作用,包括抑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害性突触传递,这样就缓解了疼痛,还会产生一系列其他反射性反应,包括植物性神经反应和内分泌反应等。机械振动的刺激主要是由粗大神经纤维传导,传导速度很快,刺激信号首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对疼痛信号的传导有抑制作用。
传统的针灸结合电刺激形成了电针灸,即把电刺激器和银针连接产生治疗性作用。电刺激器的一些参数,比如频率,脉冲宽度,幅度等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节。根据大量的电针研究的动物,人体的科研报道,不同频率的刺激会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内啡肽,从而产生不同的镇痛效果。专利CN202909298U提供一种神经调控仪器。所述神经调控仪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作用于人体穴位或者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分布区域。从而通过刺激外周神经末梢的方式进行神经调控的神经调控仪器。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过机械振动结合传统针灸相关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针灸理疗用于镇痛的作用机理,将传统针灸装置/方法与合理的机械振动刺激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具有机械振动功效的针灸理疗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灸银针和固定于针灸银针上用于使银针振动的振动单元。
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控制器和振动器,控制器用于产生和调整驱使振动器振动的电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驱使振动器振动的电信号具有每秒1-100个振动脉冲组,每个振动脉冲组由2个连续小振动脉冲组成,每个小振动脉冲持续时间为5毫秒,振动器振动幅度为100微米到500微米,振动方向可在与针灸针的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液晶显示单元和控制按键,所述中央处理单元采用芯片为STC89C52RC,控制按键由用于调整电信号频率加减、幅度加减及暂停信号输出的按键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器采用扁平马达驱动。
进一步的,扁平马达采用型号为ULN2003A的驱动器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针灸理疗装置通过将机械振动装置与针灸银针结合使用,并采用单片机控制调整机械振动装置的频率、振幅,调整进度及灵活度更高,增强了针灸理疗包括镇痛在内的效果。并且,控制器设置了显示单元,使振动参数直观化,有利于重复诊疗及对数据的收集和研究。暂停功能设置更方便于装置的使用,并且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单且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针灸理疗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而设计,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针灸理疗装置,包括针灸银针和固定于针灸银针上用于使银针振动的振动单元1。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控制器和振动器,控制器用于产生和调整驱使振动器振动的电信号。其中控制器独立于振动器和针灸银针,并通过信号线3连接振动器。
由于不同的振动在临床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实践发现,当驱使振动器振动的电信号为每秒1-100个振动脉冲组之间,每个振动脉冲组由2个连续小振动脉冲组成,每个小振动脉冲持续时间为5毫秒,振动器振动幅度为100微米到500微米时,具有更好的针感效果,能明显提高传统针灸的治疗效果。我们设计的震动仪,从低频2Hz到高频110Hz可调。在治疗中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来选定不同的刺激频率,振动方向可在与针灸针的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克伦,未经王克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