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6877.0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欧;许吟波;赵楠;彭森;赵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流 人工 湿地 景观 水体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包括水泵、调节池、进水管、出水管和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的出水端连接有调节池(2),调节池(2)分别通过进水管A(6)、进水管B(8)及进水管C(10)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相连接,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A(7)、出水管B(9)、出水管C(11)汇总到跌水出水口(12);
所述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的结构特征完全相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A(6)、进水管B(8)及进水管C(10)的端口分别横向设置有布水管A(13)、布水管B(14)和布水管C(15);布水管A(13)管壁的下方设置有两排布水孔(30),布水孔(30)与布水管A(13)的截面圆心水平线成45°交错排列,布水管A(13)中间位置的布水孔直径最大,其它布水孔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减小,每排的每两个布水孔(30)的中心距为100mm;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内设置有下隔板A(25)、上隔板A(26)及下隔板B(27)、上隔板B(28),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分割为5部分,每两隔板之间设置有填料(31),填料(31)的上面种植有植物(32);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靠近出水管A(7)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堰(29),出水堰(29)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的池壁之间构成出水池(33);出水堰(29)的堰顶距离湿地床体顶端即距离池壁顶端30cm;上隔板A(26)与上隔板B(28)的顶部与湿地床体顶端齐平,其下部距离湿地底部15cm;下隔板A(25)与下隔板B(27)距离湿地床体顶端30cm;
该处理系统通过阀门A(16)、阀门B(17)、阀门C(18)、阀门D(19)、阀门E(20)、阀门F(21)、阀门G(22)、阀门H(23)和阀门I(24)控制进水、出水的流量;
当阀门H(23)和阀门I(24)关闭,其余阀门全部开启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并联运行;当关闭阀门D(19)、阀门E(20)、阀门G(22),其余阀门全部开启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并联后再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串联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设置有曝气、增氧及去除异味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为8×8×1.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均为15×15×1.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 池(2)中最低水位高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0.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31)的底部为承托层,承托层设置有粒径为7-8cm的大粒径砾石,填装高度为40cm;承托层的上面为主填料层,主填料层设置有页岩和石灰石,粒径为2.5-3.5cm,填充高度为60cm,页岩与石灰石体积比为7:3,二者均匀混合;为防止管道堵塞,在页岩上面填充高度为20cm的大粒径砾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池(33)的尺寸为长1m、宽15m、高1.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30)的直径,在布水管A(13)中间位置的为12mm,由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减小至9mm。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1)经过水泵(1)将河道中被污染的河水提升进入调节池(2),调节水质与水量,同时在调节池(2)中进行曝气、增氧并去除异味;
(2)经过调节池(2)处理后的河水,通过进水管A(6)、进水管B(8)、进水管C(10),再通过布水管A(13)、布水管B(14)、布水管C(15)分别自流进入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当处理水量较多时,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阀门H(23)和阀门I(24)关闭,其余阀门全部开启,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和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并联运行;当进水水质变差时,关闭阀门D(19)、阀门E(20)、阀门G(22),其余阀门全部开启,波式潜流人工湿地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B(4)并联后再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C(5)串联运行;
(3)污水通过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上隔板、下隔板形成若干个串联的上下行流交替的水流方式,多次经过湿地内部具有不同处理特性的填料(31),与人工湿地系统中、下层的微生物和填料充分接触,增加污水在湿地内部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水流的上下运动,更多地将溶解氧带入中、下层,使得有机营养物质得到充分降解并显著地促进磷的沉积;由于污水反复上下交替使污水反复进行厌氧-好氧过程,是典型的A/O工艺,有利于氮的去除;再由于填料中加入石灰石,释放出Ca2+使污水磷素能够生成不溶性磷酸钙盐的沉积,从而提高磷的去除率;该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系统采用间歇布水方式,使系统处于淹水、落干交替状态,以保证微生物获得充足的氧气,从而提高氮的去除率。
(4)出水池(33)采用出水堰(29)淹没出流方式,经系统处理后的河水由跌水出水口(12)回流入河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68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自动封闭门的小便斗
- 下一篇:一次性穿着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