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66480.1 申请日: 2014-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858760A 公开(公告)日: 2014-06-18
发明(设计)人: 黄敏玲;叶秀仙;吴建设;钟淮钦;樊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代理人: 宋连梅
地址: 350000***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线莲 试管 花卉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试管花卉,也称天使花房,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人工控制的无菌环境下,生长在艺术化的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等相对密封空间内的一系列迷你微型植物的总称;是当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迷你花卉,因其植株小,长在精致的小试管或玻璃瓶内而得名。

试管花卉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花卉观赏、培植方式,试管花卉满足了现代人的猎奇心理,给人们一个追求个性的平台。同时它有袖珍迷你的外型,并且便于管理与携带,特别是整个培养过程能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成就感,倍受人们的喜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试管花卉相关技术系统研发较少,试管花卉培养技术上存在植株寿命、株型控制、培养基污染控制等技术难题;二是试管花卉开发品种单调,特色品种挖掘不够,近年来,主要以观叶植物为主的试管花卉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品种仅局限于天南星科的一些观叶品种等,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不同品种花卉产品的日益需求。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也是十分珍贵的室内小型观叶植物,但目前国内未见金线莲试管花卉工艺品的相关报道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通过将金线莲无菌苗接种至含有独特配方的专用培养基的工艺玻璃瓶内,使金线莲无菌苗能够在瓶内正常生长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株型,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培养基的制作:依次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分装;具体地,每升培养基的组分均为:花宝1号1.5~3.0g、蔗糖20~30g、益培隆1.0~3.0mg、琼脂粉6.0~7.0g、食用色素0.02~0.06g,1/2MS培养基2.466g,以蒸馏水配制,pH5.8~6.0;将按照组分配制好的培养基置于121℃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5~50℃,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冷却后的培养基注入已灭菌过的工艺玻璃瓶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

(2)无菌试管苗的接种:待步骤(1)制作的培养基于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

(3)无菌试管苗的培养:将接有无菌试管苗的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1~28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食用色素为亮蓝或胭脂红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无菌干燥的棉花球制备方法为:配置质量浓度为8%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将脱脂棉浸泡其中后,挤出水分,在温度80℃的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干燥后的棉花做成直径0.8~1.0cm的小棉球,并在121℃下灭菌40分钟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工艺玻璃瓶为直径8cm的球型工艺玻璃瓶,且注进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瓶。

进一步地,所述工艺玻璃瓶的灭菌操作为:置于121℃下灭菌40min。

本发明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金线莲无菌苗接种至含有独特配方培养基的工艺玻璃瓶内,使金线莲无菌苗能够在瓶内正常生长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株型,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通过该制作方法获得的金线莲试管花卉不仅拓宽了现有试管花卉的品种,而且还具有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6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