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液冷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6040.6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2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付冠东;刘超;王军;杨大庆;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8;H02K9/19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客车 驱动 电机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客车的驱动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液冷机壳。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城市汽车的污染排量,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零排放的电动大巴就成为了城市中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采用驱动电机组成的驱动系统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电机在持续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通过冷却装置将热量带走,实际生产中将电机机壳做成中空的液冷机座,液冷机座内通入循环水进行冷却散热,所以液冷机座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发电机的冷却和散热,对电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配备良好的液冷机座,可有效的降低电机的温升值,保证电机在一个稳定的热循环平衡中安全可靠运行。传统的液冷机座为铝合金或钢材,或在内部铸造冷却水管,或在表面加工螺旋水道后对表面进行密封,循环水道较多,水阻较大且基本上仅仅针对定子铁芯所在部位进行散热,换热面积较小,散热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其加工繁琐,材料浪费较为严重,生产效率低,大幅提高了电机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果较好,且加工工艺简单、浪费较小的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液冷机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液冷机壳,该机壳包括内筒、外筒以及内筒与外筒之间的液冷腔体,外筒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内筒与外筒之间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筋板,该筋板将液冷腔体分成多个互通的循环水道,所述循环水道内设有山脊状的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有一个进出水梁,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开设在该进出水梁的两端上。
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下部均设有水槽,其中进水口水槽与出水口水槽开口方向相反并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循环水道。
所述散热片沿轴向固定设置在内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筋板的一组对角端部开设有水道口,该水道口将相邻两循环水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的液冷腔体为两端开口的开式腔体,液冷腔体两端设置有外部密封组件。
所述外部密封组件包括O型密封垫和端盖止口,该端盖止口用于将O型密封垫过盈连接在液冷腔体两端。
所述外部密封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筋板上,所述筋板的两端部均开设有安装螺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每个循环水道的内筒上设置散热片,增加了内筒的散热面积,液冷腔体中循环水的换热面积增大,散热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对内筒的强度进行有效的加强,延长液冷机壳的使用寿命。液冷腔体内设置的进出水梁起到一部分加强梁的作用,使液冷机壳更加稳固;进出水梁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通过开口方向相反的水槽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循环水道,使得循环冷却水在液冷腔体内充分循环吸热,提高液冷机壳的散热效果。液冷机壳设计为开式腔体,可以采用铝合金一次拉制成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加工材料的浪费,从而减低液冷机壳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冷机壳的径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冷机壳的轴向示意图,并示出了进出水梁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液冷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了进出水梁的顶端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液冷机壳中循环水流向示意图。
图中:1、内筒,2、外筒,3、液冷腔体,4、进水口,5、出水口,6、筋板,7、散热片,8、进出水梁,91、进水口水槽,92、出水口水槽,10、水道口,11、安装螺孔,12、紧锭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电动客车的驱动电机进行冷却的液冷机壳,如图1和图3所示,该液冷机壳主要是由内筒1和外筒2组成,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一个圆环形的液冷腔体3,该液冷腔体内沿轴向设置有多块筋板6,筋板6将液冷腔体3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成多个循环水道。相邻两个筋板的一组对角端部开设有水道口,该水道口使得相邻两个循环水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6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时换向精确可调直流电压转换装置
- 下一篇:汽车用电动致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