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钾长石分解脱硅制取可溶钾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5930.5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谢超;曾召刚;高文远;汤建良;郑贤福;刘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B3/12 | 分类号: | C22B3/12;C22B26/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许伯严 |
地址: | 41011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石 解脱 制取 可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分解钾长石的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热碱法低温分解钾长石的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钾盐矿资源贫乏,但钾长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储量大,且含钾量较高,一般大于10%(以氧化钾计),是进行综合利用生产钾盐的较理想原料。钾长石矿是Si-Al-O架状结构,其分子式为K[AlSi3O8],它的组成是网状结构,极其稳定,常温常压下几乎不被酸、碱所分解,因此,钾长石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分解钾长石是钾长石开发利用的前提与关键,如何将非水溶性钾转化成可溶性钾资源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目前,比较经典的分解钾长石方法为高温煅烧,但该方法能耗高,虽然通过添加助剂可降低温度,但很少有低于800℃的。另一种分解方法是含氟体系分解法,利用氢氟酸的强腐蚀性分解钾长石,但该方法助剂消耗量大,设备材质要求高,同时环保压力巨大。
目前,有采用碱液作为分解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分解钾长石的研究,如烟台大学刘伟等采用钾长石与碱按一定比例进行低温(105~380℃)水热反应,通过碱破坏钾长石内部的晶格结构,使难溶钾盐析出。但在反应中硅也会被碱溶出,因此反应需要复杂的后续除硅过程,工艺流程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分解钾长石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钾长石分解脱硅制取可溶钾的工艺,采用本发明分解钾长石的同时,将硅沉淀在固相中,获得较纯的可溶性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钾长石分解脱硅制取可溶钾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钾长石通过磨矿使其细度降至-50~-400目(优选-100~-150目);
(2)将步骤(1)所得钾长石粉与沉硅试剂、强碱溶液按质量比钾长石粉︰沉硅试剂︰强碱溶液=1︰0.1~3︰0.2~4混合均匀;
所述沉硅试剂为CaCl2、Ca(NO3)2、CaO或这些化合物的5wt%~60wt%的溶液;
所述强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10%~60%;
所述强碱溶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在反应罐中进行水热反应,所述水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300℃(优选200~250℃),压力为0.1MPa~6MPa(优选2MPa~4MPa),反应时间为1h~24h(优选4h~8h);
(4)将经步骤(3)反应后的物料固液分离,得到可溶性钾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工艺流程简单,分解温度较低,焙烧时间短,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解母液可做为后续提钾原料;(3)所选用试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小。
本发明利用硅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难溶的硅酸钙沉淀的原理,将硅沉淀在反应后的渣中,可得到组成简单的可溶性钾母液,大大简化了后续提钾工艺,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钾长石磨细至-100目;
(2)将步骤(1)所得钾长石粉与CaCl2粉末、浓度为10wt%的NaOH溶液按质量比1:0.2:1混合均匀;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在反应罐中加热至300℃进行水热反应,压力为6MPa,反应时间为4h;
(4)将经步骤(3)反应后的物料固液分离,得到可溶性钾溶液。
本实施例中钾溶出率为95wt%,硅溶出率为3wt%,钾的溶出率高,硅溶出较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钾长石磨细至-100目;
(2)将步骤(1)所得钾长石粉与CaCl2粉末、浓度为40wt%的NaOH溶液按质量比1:0.4:1混合均匀;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在反应罐中加热至200℃进行水热反应,压力为4MPa,反应时间为4h;
(4)将经步骤(3)反应后的物料固液分离,得到可溶性钾溶液。
本实施例中钾溶出率为94wt%,硅溶出率为0.5wt%,钾的溶出率高,硅溶出较少。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钾长石磨细至-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未经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