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5513.0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万世明;何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组件 三维 模型 位置 变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采用CATIA软件建立零组件三维模型的方法,特别涉及到一种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CATIA软件建立产品或部件三维模型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某些零组件的形状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在三维模型中的坐标位置不同的情形。例如,固定某一零件的压块,当零件的坐标位置发生变化后,压块的位置也要发生变化。由于坐标位置的改变,这些类似的零组件的建模过程无法重复利用,需要一步一步的修改或这全部重新建模。当然,可以利用CATIA软件“定位变换”功能和“超级副本”功能改变这类零部件的坐标位置,然后,再根据需要对零部件模型进行修改。但是,在采用“定位变换”变换坐标位置后,修改变换前的模型特征时模型会自动回到变换前的位置,需要再次进行“定位变换”。而采用“超级副本”变换坐标位置,变换操作十分繁琐,且容易出错。显然,现有技术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存在着操作十分繁琐,且容易出错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存在的操作十分繁琐,且容易出错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采用CATIA软件建立零组件的三维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建立零组件模型前,选择与待建零组件模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一个顶点或交点作为原点,选择与待建零组件模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一个棱边或轴线作为X轴,并以此建立一个零组件轴系;在零组件轴系中建立零组件的结构草图和实体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保持零组件模型的所有数据和约束只与零组件轴系关联;如需变换零组件三维模型的坐标位置时,双击、编辑零组件轴系,将零组件轴系依据所需变换的位置建立新的坐标位置,刷新后零组件三维模型随零组件轴系变换至新的坐标位置;所述将零组件轴系依据所需变换的位置建立新的坐标位置是指将零组件模型变换位置后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顶点或交点的位置作为新的零组件轴系的原点,将零组件模型变换位置后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棱边或轴线作为新的零组件轴系的X轴。
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需要变换零组件的坐标位置时,只需修改、编辑零组件轴系,零组件模型被快速变换至新的坐标位置,零组件的建模过程都保留下来且可以借用,避免了重复设计、重复建模的繁琐操作,提高了设计建模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实施例位置变换前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实施例位置变换后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实施例位置变换前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实施例位置变换后的示意图,图中,1为压块,2为压紧臂Ⅰ,3为零件Ⅰ,4为压紧臂Ⅱ,5为零件Ⅱ。在本实施例中,设计好的压块模型,通过压紧臂Ⅰ将零件Ⅰ固定在所需位置。现由于设计需要,将压块从附图1所示位置变换到附图2所示位置,通过压紧臂Ⅱ将零件Ⅱ固定在所需位置。现采用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对压块的坐标位置进行变换。根据本发明零组件三维模型的位置变换方法,采用CATIA软件建立零组件的三维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建立零组件模型前,选择与待建零组件模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一个顶点或交点作为原点,选择与待建零组件模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一个棱边或轴线作为X轴,并以此建立一个零组件轴系;在零组件轴系中建立零组件的结构草图和实体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保持零组件模型的所有数据和约束只与零组件轴系关联;如需变换零组件三维模型的坐标位置时,双击、编辑零组件轴系,将零组件轴系依据所需变换的位置建立新的坐标位置,刷新后零组件三维模型随零组件轴系变换至新的坐标位置;所述将零组件轴系依据所需变换的位置建立新的坐标位置是指将零组件模型变换位置后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顶点或交点的位置作为新的零组件轴系的原点,将零组件模型变换位置后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零件的棱边或轴线作为新的零组件轴系的X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行缝焊封装外壳
- 下一篇:晶圆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