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4244.6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3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尹;翁巾婷;林信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 ||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01月02日提交申请号为103100086、发明名称为“导光板”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在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由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另一种使用在灯具上的导光板则具有两个相对的出光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则分别从两个出光面射出。为了使得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V形或R形微结构。然而,此种V形或R形微结构会使导光板的集光性太高、指向性太强。如此一来,将使得导光板的出光视角亮暗明显,进而产生亮暗纹或热点(hotspot),而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
再者,一般具有V形微结构的导光板在制作上或在运送过程中,容易因为摩擦而在V形微结构表面产生白点或亮污。而且,V形微结构的尖端部分也会因为碰撞,而造成刮伤或崩落,进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功能。
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导光板,以提高导光板的辉度以及出光均齐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及多个类梯形结构,主体包括入光面、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相对于第一主表面,且入光面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类梯形结构设于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上,且这些类梯形结构由靠近入光面的一侧沿着远离入光面的另一侧方向延伸,而且,每一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其中,每一个类梯形结构皆包括一平面以及两侧面,其中两侧面分别连接于平面的两侧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表面为出光面,第二主表面为反射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均为出光面。
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靠近入光面的一侧为非连续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为连续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为非连续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二者之间具有一间距,且平面的两侧边的距离与间距的比值范围为5%-50%,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类梯形结构为凸状部或凹陷部。
优选地,当类梯形结构为凸状部时,凸状部的高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凸状部的高度与主体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10%,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类梯形结构为凹陷部时,凹陷部的深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与主体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10%,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的分布面积占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的总面积的20%-80%,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两侧面之间具有一夹角,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度至160度,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两侧面是直接连接平面的两侧边,且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160度,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两侧面是直接连接平面的两侧边,且每一侧面为一弧面。
优选地,所述两侧面是分别通过两弧面连接平面的两侧边,其中每一平面分别与弧面连接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为平台宽度,平台宽度满足:
其中,W为平台宽度,R为弧面之曲率半径,φ为夹角。
优选地,曲率半径R的范围为5μm-200μm,包括端点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4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港口装卸机
- 下一篇:一种圆形LED面板运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