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63874.1 | 申请日: | 2014-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3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荣丽梅;杜龙欢;周龙;肖聪;杜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廖曾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界面 原子结构 模型 建立 方法 | ||
1.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硅、二氧化硅的晶胞结构模型,在建立硅的晶胞结构时,需要输入的参数有:硅的晶胞参数、硅晶体所属的空间群、硅晶胞中硅原子的位置参数;在建立二氧化硅的晶胞结构时,需要输入的参数有:二氧化硅的晶胞参数、二氧化硅晶体所属的空间群、二氧化硅晶胞中硅原子的位置参数、二氧化硅晶胞中氧原子的位置参数;
(2)利用所建立的硅晶胞和二氧化硅晶胞,分别建立它们的超晶胞结构;
(3)分别对所建立的硅超晶胞结构和二氧化超晶胞结构进行切取表面结构的操作,建立硅表面结构与二氧化硅表面结构,在建立表面结构时,需要输入的参数有:所切表面结构的晶向、所切表面结构在晶向所在方向上的结构尺寸;
(4)将二氧化硅表面结构堆叠在硅表面结构之上,形成层结构;
(5)沿表面结构的晶向所在方向,在层结构上方添加真空层,使之成为叠层超晶胞结构;
(6)在叠层超晶胞结构中的硅表面结构与二氧化硅表面结构之间添加硅原子和氧原子,并连接成键,形成界面过渡区的原子结构;
(7)将叠层超晶胞结构中的底层和顶层原子与氢原子连接成键,使底层和顶层的原子的成键饱和;
(8)对经过上述7个步骤所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到硅-二氧化硅界面的原子结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切取的硅表面结构在晶向所在方向上的结构尺寸TSi 取为0.8nm~1.5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切硅表面结构在晶向所在方向上的结构尺寸TSi为0.9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切取的二氧化硅表面结构在晶向所在方向上的结构尺寸TSiO2为0.8 nm ~1.3 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切二氧化硅表面结构在晶向所在方向上的结构尺寸TSiO2为1.1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结构中的硅和二氧化硅相靠近的表面之间垂直距离T1为0.15~0.5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结构中的硅和二氧化硅相靠近的表面之间垂直距离T1为0.21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层的厚度T2为1~2n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二氧化硅界面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层的厚度T2为1.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38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泡
- 下一篇:一种煤矿大采深与下组煤开采防治水综合治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