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节能灯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63649.8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萧标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亚欣业节能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3/04;F21V1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节能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灯,特别是一种LED节能灯。
背景技术
LED节能照明将逐步替代传统照明光源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LED照明技术正向着成熟化、低成本化、普及化方向发展。节能灯由于其造型多变、规格多样化,可考虑将LED作为照明光源应用于其中制成LED节能灯。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62136A公开了一种LED节能灯泡,其包括U形透光管,U形透光管的一头套在LED器件一上、另一头套在LED器件二上,U形透光管固定在前罩上,前罩设在后盖的开口处,后盖的内腔成为LED节能灯泡的换气腔。这种LED节能灯泡具有如下缺陷:所有LED器件一和LED器件二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后盖内腔的空气热交换来散发。造成LED节能灯泡的热量过于集中,都集中在后盖部分,使得灯泡温度过高,容易引起LED光衰,使用寿命减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散热性能的LED节能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节能灯,包括内置有电源的灯座、至少两个光管,所述光管具有相对的底端和顶端,所述光管的底端安装于灯座上,所述光管包括表面承载有集成封装的LED灯珠的基板和沿光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由导热塑料制成的散热部及与所述散热部相接并将LED灯珠罩住的透光部,所述基板设置于散热部上且沿散热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LED灯珠朝向透光部,各LED灯珠通过基板的一端与电源相电连,各光管间隔设置以使光管之间形成一供空气流通的散热空间,所述散热部朝向散热空间设置。
优选地,该LED节能灯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于灯座一端上的光管座,所述光管座上设置有多个与光管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光管可拆卸地插设在安装槽内。
更优选地,所述光管的底端上至少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一一对应地卡于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光管的顶端上罩设有一透光的灯盖。
更优选地,各灯盖之间通过一固定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各灯盖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管的轴心线与灯座的中轴线平行。
更优选地,各光管绕所述灯座的中轴线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导热塑料为纳米复合塑料。
优选地,所述透光部由聚碳酸酯制成。
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光管的散热部由导热塑料制成,且朝向可供空气流通的散热空间设置,LED灯珠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光管的散热部散发,灯座内的电源产生的热量则通过灯座的外壳散发,两部分的热量分别散发,采用分散式散热,避免所有的热量均叠加聚积于灯座内,散热效率更高,可有效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电源损坏及电源寿命降低的问题。
2、光管可拆卸地设置于光管座上,当其中的一个光管损坏时,只需更换其中一个,无须整体更换;此外,可以根据使用要求,更换不同规格的光管(长度、粗细),来组装成不同功率的LED节能灯,可自由组合,使用更为灵活。
3、光管座可拆卸地设置于灯座上,可以根据适用要求,更换具有不同个安装槽的光管座,来插接不同数量的光管,组装成不同功率的LED节能灯,可自由组合,使用更为灵活。
4、易于实现LED节能灯生产的标准化、批量化和组装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管的组合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光管的组合方式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光管的组合方式四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管的组合方式五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光管的组合方式六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固定环与灯盖的设置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中:1、灯座;11、电源;12、电源隔板;2、光管座;21、安装槽;211、凸起;3、光管;31、基板;311、LED灯珠;32、散热部;33、透光部;34、凹槽;4、固定环;5、灯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亚欣业节能照明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亚欣业节能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36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