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两个物体的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3043.4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E·C·H·范博克斯特尔;M·J·C·内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4 | 分类号: | F16B1/04;B60J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两个 物体 组件 | ||
1.一种用于操作地连接第一物体(1)和第二物体(2)使得所述第二物体在连接到所述第一物体时能够与所述第一物体对应地运动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物体能够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1,2)分别设置有第一面对端部和第二面对端部,所述第一面对端部和第二面对端部分别设置有配合的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3,4),其中,所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中的至少一个被容纳在引导件(5)内并被所述引导件(5)引导,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面对端部和第二面对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合结构(3,4)能够从与所述引导件分离以便限定第一位置的位置移动到所述引导件内并用于接合该引导件的位置,通过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用于使所述接合结构(3,4)运动至与另一个接合结构接合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接合结构(3,4)与所述另一个接合结构(4,3)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1,2)相连并将在所述引导件内一起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被容纳在所述引导件(5)中的第二物体(2)的接合结构(4)能够与所述引导件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能够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的接合结构(3,4)被弹性加载至所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1,2)不相连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中,弹性载荷通过所述接合结构固有的弹性和/或通过额外的弹性部件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引导件(5)具有扩口端部(6),所述扩口端部用于接合能够与所述引导件配合的接合结构(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能够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的接合结构(4)包括锁止件(7),所述锁止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相应的第二物体(2)的对应的面对端部,而第一物体(1)的接合结构(3)设置有对立部件(8),使得锁止件(7)在通过与引导件(5)配合而转动时将接合所述对立部件(8),用于连接两个物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对立部件(8)是凸起,所述锁止件(7)能够接合在所述凸起后面;或者,所述对立部件(8)是凹部,所述锁止件(7)能够接合在所述凹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锁止件(7)包括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臂(7’,7”),所述两个臂中的第一臂(7’)用于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所述两个臂中的第二臂(7”)用于与对立部件(8)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能够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的接合结构(4)包括附接至相应的第二物体(2)的对应的面对端部的至少一个夹持元件(10,11),而第一物体(1)的接合结构(3)设置有对立部件(8),使得所述夹持元件(10,11)在通过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而向内运动时将接合所述对立部件(8),用于连接两个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间隔开的两个夹持元件(11),所述间隔开的两个夹持元件通过与所述引导件(5)配合而朝向彼此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对立部件(8)是凸起,所述至少一个夹持元件(10,11)能够接合在所述凸起后面;或者,所述对立部件(8)是凹部,所述至少一个夹持元件(10,11)能够接合在所述凹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夹持元件(11)包括用于接合所述对立部件(8)的锯齿状凸起(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对立部件(8)由相应的第一物体(1)的螺旋形外表面限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对立部件(8)具有基本平滑的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与其引导件(5)的对应的部分(5’)配合的引导元件(15),以防止所述物体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1,2)构造成彼此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30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