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陆河流水文水政船只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1320.8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8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李永强;张雷;郑军;陈豪;张彬;郭巧玲;杨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G3/00 | 分类号: | G08G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陆河 流水 文水 船只 实时 定位 监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内陆河流水文水政船只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包括卫星系统(1)、终端设备系统(2)和后台监控系统(3),所述卫星系统(1)包括GPS卫星系统和BD2卫星系统,所述终端设备系统(2)包括移动终端和终端通讯系统,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包括监控应用平台服务器和监控应用平台客户端,其中监控应用平台客户端,为基于GIS的可视化动态监控应用平台;所述实时定位监控系统通过卫星系统(1)能够实现终端设备系统(2)和后台监控系统(3)的实时通讯和定位监控,能够实现对区域内装有所述终端设备系统(2)的船只进行定位跟踪、越界报警、监控调度、偏航提醒、轨迹分析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禁采区外延设置宽度为50米的预警缓冲带,当采砂船只使用所述实时定位监控系统时,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的GIS可视化动态监控应用平台能够显示预警缓冲带,当采沙船进入预警缓冲带或禁采区时,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通过对采砂船只的实时位置监控,能够显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及时向采砂船只发出越界报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文船只测量时需要沿着计划测线进行航行,当水文测量船只使用所述实时定位监控系统时,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的GIS可视化动态监控应用平台,分两种模式显示水文测量船只航行测线轨迹容许偏差范围,所述偏差范围为偏离预定测线轨迹的距离,日常期测量模式时容许偏差的范围为5米,洪水期恶劣条件下测量模式容许偏差的范围为10米;当水文测量船只的航行位置超出容许偏差范围时,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向船只发出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文测量船根据日常行驶、测验时行驶、加密测验时行驶的工况,在所述终端设备系统(2)中分别设置针对所述三种工况上报间隔时间来报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系统(2)采用BD2短报文的通讯方式与所述卫星系统(1)通讯,工作频率为2491MHz,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系统(2)的定位,每条BD2短报文能够发送不超过140个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能够实现水文测量船只运行轨迹、位置信息、测验数据和测验时间的实时同步记录,记录精度精确到秒。
7.一种内陆河流水文水政船只实时定位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监控船只携带着终端设备系统(2)进行作业,通过卫星系统(1)实现实时定位,利用BD2短报文的形式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定时通过卫星系统(1)上报至后台监控系统(3),根据水文船测量、水政船执法和采砂船监控的不同使用要求,在所述终端设备系统(2)中分别设置不同报间隔时间来报送数据,保证发送信息的准确性和经济合理性;
步骤二、后台监控系统(3)利用GIS可视化动态监控应用平台,显示监控船只的报送信息;
当采砂船只使用所述实时定位监控系统时,结合内陆河流采砂管理办法提出宽度50米的预警缓冲带,后台监控系统(3)的GIS可视化动态监控应用平台能够显示预警缓冲带和监控船只实时位置信息,通过对采砂船只的实时位置监控,能够显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及时向采砂船只发出越界报警信息;
当水文测量船只使用所述实时定位监控系统时,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的GIS可视化动态监控应用平台,能够显示水文测量计划测线和水文测量船只航行测线轨迹容许偏差范围,日常期测量模式时容许偏差的范围为5米,洪水期恶劣条件下测量模式容许偏差的范围为10米,当水文测量船只的航行位置超出容许偏差范围时,所述后台监控系统(3)向船只发出提示信息;
步骤三、利用BD2短报文的形式将监控结果及时通过卫星系统(1)反馈给终端设备系统(2),指导监控船只及时对其作业位置或运行轨迹进行调整,实现对监控船只的实时监控和沟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13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