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60578.6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代会会;曹明阳;闫呈龙;罗凡;薛勇;胡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复合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都是给农作物施用化肥来达到添加营养、增产等目的,化肥作为农作增产的决定因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肥料固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化肥污染环境、土壤板结、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使土壤中许多有益微生物逐渐灭绝,从而致使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品质变劣等缺陷。另外,在施过化肥的土壤上施用有机肥料,由于缺乏有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中养分不能释放出来为作物所吸收利用,因而肥料和吸收率低,肥效差。提高土壤肥力不得不采用增加化肥的施用量,这样长此下去,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农业投资费用的上涨。本发明的微生物复合肥料从原料到技术上都有一定得创新,不仅给农作物提供营养与能量,还可以改善以上所述土壤板结、结构、有益微生物减少、利用率低等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农作物秸秆40-50、猪粪便50-60、豆粕20-24、鸡蛋壳12-16、酒糟10-15、凹凸棒土20-25、麦饭石18-22、鳞石膏6-8、腐殖土10-12、啤酒花4-5、苦豆子5-6、板蓝根3-4、青蒿4-6、EM菌剂1-2、水适量。
本发明一种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肥料的制备过程和步骤如下:
(a)将农作物秸秆、鸡蛋壳分别粉碎成80-100目的碎渣,加入适量水浸泡2-3天,加入猪粪便、豆粕、酒糟、EM菌剂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进行堆肥发酵30-40天;
(b)将啤酒花、苦豆子、板蓝根、青蒿粉碎成60-80目的碎渣后,加适量水文火煎煮1-2小时,分离药液与药渣;
(c)将药渣、腐殖土加入步骤a的发酵物料中,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8-12天;
(d)将凹凸棒土、麦饭石、鳞石膏加入步骤b的煎煮液研磨成浆后,加入到步骤c发酵好的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送入烘干机中烘干,造粒,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微生物复合肥料,采用农作物秸秆、猪粪便、豆粕等农副产品作为主原料,不仅取材方便而且价格成本低,而且营养丰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添加的酒糟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B族维生素、纤维素,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可以作为能源肥料。再辅以凹凸棒土、麦饭石等具有丰富营养与多功能的天然原料,具有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吸附性等优点。本发明的肥料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生产投资,减少了化学肥料造成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环境、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称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农作物秸秆50、猪粪便55、豆粕23、鸡蛋壳14、酒糟13、凹凸棒土23、麦饭石21、鳞石膏7、腐殖土12、啤酒花4、苦豆子5、板蓝根4、青蒿6、EM菌剂2、水适量。
肥料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农作物秸秆、鸡蛋壳分别粉碎成90目的碎渣,加入适量水浸泡3天,加入猪粪便、豆粕、酒糟、EM菌剂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进行堆肥发酵40天;
(2)将啤酒花、苦豆子、板蓝根、青蒿粉碎成70目的碎渣后,加适量水文火煎煮1-2小时,分离药液与药渣;
(3)将药渣、腐殖土加入步骤1的发酵物料中,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0天;
(4)将凹凸棒土、麦饭石、鳞石膏加入步骤2的煎煮液研磨成浆后,加入到步骤3发酵好的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送入烘干机中烘干,造粒,即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价值,实施人将具有同等肥力的杂交水稻的田地平均分为6块,其中随机选择3块施加本发明的肥料,另外3块使用同等质量的普通肥料,取其平均值,试验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本发明的肥料与普通肥料施加量相同时,施加本发明的肥料亩产量为910kg,施加普通肥料的亩产量为800kg,施加本发明的肥料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05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