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0573.3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2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骁;裴端卿;骆健忠;卢俊;董建华;秦季生;麦仕文;刘念;张凤香;宋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6;C12M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沈祖锋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培养 主动 补水补热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开门传感器、控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水雾发生器。开门传感器监测培养箱箱门的开启,并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模块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水雾发生器向培养箱内喷射水雾;存储模块存储箱门开启时长与水雾喷射量的第一对应关系数据;开门传感器监测培养箱箱门的关闭,并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二触发信号,控制模块根据第一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获取箱门开启时长,并根据第一对应关系数据控制水雾发生器的开启时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采用传统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补湿、补热的时延缺点,可及时对培养箱进行补湿补热,具有快速调节、补水量精确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培养箱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从而为细胞/组织提供稳定的温度(37℃)、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进行体外培养。因此要求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尽可能保持恒定值,以免影响细胞/组织的生长。
培养箱需要经常进行开门取培养板等动作,由于培养箱内气体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培养箱内的湿度和温度会有较大变化,要等重新关门一段时间以后,箱内温度和湿度才会恢复正常水平,在此期间可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在现有技术中,多数生物培养箱例如恒温恒湿培养箱是利用安置在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获取箱内温度信息以及湿度信息,从而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蒸汽/水雾的喷射量以及温度,从而达到箱内恒温恒湿的目的。然而,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测量温度以及湿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延迟才能得到正确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而开门的过程十分短暂,并不能很好地反应箱内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在补水补热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
授权公告号为CN202390446U的实用新型专利“细胞培养箱专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公开了一种通过重力感应自动补充培养箱内水盘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水盘的蒸发来补充培养箱内的水份。该方法通过水盘的蒸发来被动补充培养箱中气体的水份和热量,如此导致培养箱箱门开关前后一段时间箱体内湿度及温度会发生变化,箱体温度及湿度调节不够及时,不利于细胞/组织的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装置,包括开门传感器、控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水雾发生器。其中,所述开门传感器监测所述培养箱箱门的开启,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第一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水雾发生器向培养箱内喷射水雾;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培养箱箱门开启时长与水雾喷射量的第一对应关系数据;所述开门传感器监测所述培养箱箱门的关闭,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获取箱门开启时长,并根据所述开启时长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数据控制所述水雾发生器的工作时长。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监测所述培养箱的箱门是否开启,是则执行步骤S200,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100;S200、向所述培养箱内喷射水雾;S300、监测所述培养箱的箱门是否关闭,是则执行步骤S400,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300;S400、获取箱门开启时长,根据箱门开启时长计算应当喷射水雾的时长;S500、根据应当喷射水雾的时长控制实际喷射水雾的时长。
本发明提出的生物培养箱主动补水补热装置及方法通过采用开门传感器主动感应培养箱箱门的开启与关闭,并通过控制系统计算并控制水雾发生器的喷射量,从而达到箱内恒温恒湿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了采用传统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补湿、补热的时延缺点,可及时对培养箱进行补湿补热,具有快速调节、补水量精确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0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氏菌疫苗
- 下一篇:核酸扩增反应容器以及核酸扩增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