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线导件及具备该钓线导件的钓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9281.8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7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昌幸;秋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K91/06 | 分类号: | A01K9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周善来;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线导件 具备 钓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线导件及具备该钓线导件的钓竿。
背景技术
为了对从卷线器释放或卷收于卷线器的钓线沿着竿体进行导向,现有的钓竿在竿体的外周面具备多个钓线导件。在日本国特开平10-13684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钓线导件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钓线导件具备:框架,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及导向环,嵌合于框架的安装孔。
如专利文献1的第0003段所记载,在钓线导件上存在钓线容易缠绕的问题。为了应对该问题,已知将框架的导向环保持部向竿体的前方较大地倾斜的钓线导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0)。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136844号公报
但是,当使框架的导向环保持部倒向竿体的前方时,由于导向环的上下方向的口径变小,因此在释放或卷收钓线时钓线与导向环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变大,存在妨碍钓线的释放或卷收的问题。虽然如果加大导向环的口径,则能够减小在钓线与导向环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但是会产生导向环保持部的尺寸趋于大型化及重量变大等的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线导件,其不会使导向环保持部趋于大型化,能够使导向环的上下方向的口径与以往相比更大。可通过参照本说明书整体来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具备:棒状竿体;及钓线导件,安装在该竿体的外周面上,对从卷线器释放的钓线进行导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钓线导件具备:安装脚部,安装于棒状的竿体;板状的环保持部,连接在所述安装脚部的前端,与所述竿体的轴向呈第1锐角且向前方延伸;及环状的导向环,嵌入于形成在所述环保持部的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形态中,该导向环被配置为,垂直于其轴向的面与所述竿体的轴向呈大于所述第1锐角的第2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钓线导件,其不会使导向环保持部趋于大型化,能够使导向环的上下方向的口径与以往相比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导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导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导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模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导件的导向环与环保持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向环的下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导件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R-钓竿;1-竿体;2-卷线器;5-钓线;6(6-1~6-16)、26-钓线导件;11-安装脚部;12-环保持部;13-导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要注意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并不是一定以正确的缩尺进行记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R的竿体1具备2个竿构件即第1节竿1-1与安装在第1节竿1-1的顶端的竿梢节1-2。竿体1也可以包括3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竿构件。例如,通过在第1节竿1-1与竿梢节1-2之间安装中间竿,从而得到由3个竿构件构成的竿体1。在第1节竿1-1上通过卷线器座3装拆自如地安装卷线器2。另外,在第1节竿1-1的基端侧安装有把手4。
这些第1节竿1-1及竿梢节1-2是典型地用使合成树脂含浸于强化纤维中的纤维强化聚酯胶片(prepreg)而制作的。具体而言,在将纤维强化聚酯胶片缠绕于芯轴后,通过进行硬化、拆芯等工序而得到第1节竿1-1及竿梢节1-2。第1节竿1-1及竿梢节1-2的材料或制造方法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内容,可使用除此以外的各种公知的材料或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制作。各竿既可以是空心结构,也可以是实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洛布莱株式会社,未经古洛布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9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噻虫胺与虫酰肼复配杀虫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中华绒螯蟹配套系新品种的育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