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可靠性的铜柱凸块封装方法及其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59269.7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9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虹;张黎;陈栋;赖志明;陈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0 | 分类号: | H01L21/60;H01L23/48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4429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性 铜柱凸块 封装 方法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铜柱凸块封装方法及其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手持设备、掌上电脑以及其他移动电子设备的增加,微电子封装技术面临着电子产品“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多功能、小型化及低成本”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铜柱凸块技术,为新一代倒装芯片互联技术,其得益于铜材料的优越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在逐渐取代了锡铅凸块(solder bump),成为IC封装主流技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铜柱凸块技术仍存在如下问题,
1、铜柱凸块30由铜柱和焊料帽组成,通过焊料帽与基板互联,如图1所示,铜柱凸块30的直径在30~50um,在电流的加载下,由于焦耳热效应,铜柱凸块30连接处的金属原子同时承受电场和热场的影响,在高密度电流作用下,由于铜柱底部区域电流集中,造成铜柱凸块30最大电流过高和局部温度过热,互联界面的电迁移和热迁移会因异常活跃而使铜柱凸块30的寿命显著降低,造成潜在的失效隐患,并且随着封装尺寸的不断减小,焊料点中的原子迁移失效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可靠性物理难题;
2、现有的铜柱凸块结构采用了大量硬度较高的铜,会引入较大的应力,如果芯片表面尤其是芯片电极12表面完全覆盖应力缓冲层,如图1所示,作用在芯片表面的应力将无法释放,降低了封装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而降低了芯片在使用中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铜柱凸块封装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局部应力、分散电流分布、提高可靠性的铜柱凸块封装方法及其封装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高可靠性的铜柱凸块封装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
步骤一、提供一带有芯片电极阵列及钝化层的芯片基体;
步骤二、采用旋转涂胶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芯片基体表面沉积一介电层;
步骤三、通过溅射、电镀或化学镀的方式在介电层表面形成金属层;
步骤四、采用旋转涂光刻胶的方式在上述金属层上覆盖一光刻胶层,再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形成贯穿光刻胶层的光刻胶层开口,光刻胶层开口的横截面尺寸较小;
步骤五、通过湿法腐蚀的方式去除上述光刻胶层开口下方对应的金属,形成贯穿金属层的金属层开口;
步骤六、去除剩余的光刻胶,露出形成金属层开口的金属层;
步骤七、利用干法刻蚀工艺通过金属层开口形成贯穿介电层的介电层通孔;
步骤八、去除金属层;
步骤九、依次利用溅射、光刻、电镀、回流的方式在芯片电极的上方形成带有锡焊料帽的铜柱凸块,铜柱凸块的底部向下延伸并通过介电层通孔与芯片电极固连,实现电气连通。
本发明所述光刻胶层的厚度小于5um。
本发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小于1um。
本发明所述金属层开口与光刻胶层开口的横截面尺寸相同,且所述金属层开口和光刻胶层开口不小于介电层通孔的横截面尺寸。
本发明在铜柱凸块区域内,所述介电层通孔呈有序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介电层通孔呈环形分布或阵列分布。
本发明在铜柱凸块区域内,所述介电层通孔呈无序分布。
本发明所述介电层通孔的横截面尺寸远小于铜柱凸块的横截面尺寸。
可选地,所述介电层通孔的横截面尺寸范围为3~10um。
可选地,所述介电层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因介电层通孔的存在,尤其是形成于芯片电极表面的介电层通孔,使在铜柱凸块下方及边缘的介电层还起到应力缓冲层的作用,分散了芯片电极表面的应力分布,从而降低了整个芯片应力;
所述铜柱凸块不是底部整体与芯片电极形成电气连通,而是嵌在介电层中,通过介电层通孔与芯片电极形成电气连通,一方面增加了铜柱凸块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使铜柱凸块底部电流分散开,降低了金属凸块带来的电迁移和热迁移风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介电层上借助薄薄的金属层和光刻胶层形成的横截面尺寸远小于铜柱凸块的横截面尺寸的介电层通孔,尤其是形成于芯片电极表面的多个介电层通孔,使该部分的介电层还起到应力缓冲层的作用,分散了芯片电极表面的应力分布,从而降低了整个芯片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9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管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花叶山菅兰的组织培养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