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泵水暖循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8659.2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符;宋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国安;郭俊符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暖 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泵水暖循环机,属于一种取暖、保温、烘干装置,具体系一种利用碳棒做电极,水做加热介质的取暖、保温、烘干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销售的水暖毯、电暖气、洗浴架都是利用电热管加热,其缺点是耗能高,热转换率低、寿命短,加热管易损坏漏电,可能构成对使用者的危害。床上取暖的水暖机中一般还设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在高温的环境中寿命短,噪音大,耗费更多的电能。
如公知的电极加热无泵电热水循环器,不设置防电墙、漏电保护器、接地装置,造成出水管回水管、散热器内带电,易发生人体触电事故。排气阀没有采取防噪音设施,当加热水箱气压超高排气时发出噪音。出水管与加热电极板之间没有设置防噪音墙,使得电极板加热时,产生的气泡大量流入出水管,增加了噪音。加热电极板采用金属板,使用寿命短,影响使用寿命。采用的循环方式是往复式循环方式,加热水箱和储水箱存在着较大的温差,造成散热体温度不均匀。没有温度采集点,造成散热器忽凉忽热,难以控制温度。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新的设计方案,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泵水暖循环机。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无泵水暖循环机,包括,在外壳(24)的内部设有内壳(26),内壳上盖(28)与内壳(26)是凹凸嵌入式连接或热合相连,内壳(26)用墙体(25)隔成加热水箱(7)和储水箱(23),在加热水箱(7)内设有加热体(9),加热体(9)固定在内壳上盖(28)上,在储水箱(23)内设有回水管(10)与加热水箱(7)的回水管(10)连接;加热水箱(7)内的出水管(4)与储水箱(23)内出水管(4)连通,再通过回水管(13)与储水箱(23)水相连,在其特征在于:在内壳(26)内设有呈L形墙体(25),从而隔成方形的加热水箱(7)和刀把形的储水箱(23),墙体(25)把注水口隔成连体注水口(2),在注水口内部隔开后,可分别向加热水箱(7)和储水箱(23)内注水;在热水箱(7)上面的内壳上盖(28)上部设有防噪音放气阀(5)。
内壳(26)与壳底(27)为一体式注塑结构;壳底(27)与内壳(26)的连接部外侧设有翻沿(34),翻沿(34)的上部是卡沿(35),翻沿(34)向上翻的高度为5mm至30mm。
内壳上盖(28)与内壳(26)的连接部,用热合器热合相连。
在连体注水口(2)的储水箱(23)一侧设有注水管道(30),在注水管道(30)的下端设有网片B(31);在连体注水口(2)的加热水箱(7)的一侧设有网片A(29),所述的网片A(29)与网片B(31)可以在加水时观察水位情况。
在外壳(24)的另一凹槽内设有温控调节旋钮,温控调节旋钮的调节杆与温控器主体(19)相连,温控器主体(19)设在内壳上盖(28)的凹槽部,温控器主体(19)与温控探头A(6)、温控探头B(17)、温控探头C(18)线路或电信号相连,组成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多点采集温度的探测。
在加热水箱(7)内设有两个加热体(9),两个加热体(9)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十毫米至五十毫米之间。
所述的两个加热体(9)之间的距离是二十五毫米。
在加热体(9)和出水管(4)之间设有防噪音墙(8);两个加热体(9)下端设有两个加热体托(36),所述的加热体托(36)的高度是五毫米至三十毫米之间。
在内壳上盖(28)上的出水管(4)的胶管上设有防电墙A(20);在内壳上盖(28)上的回水管(10)的胶管上设有防电墙B(22)。
所述的防噪音放气阀(5)是在放气装置上设有放气孔(502),在放气孔(502)上部的一至两毫米处设有横向的槽,横向的槽上部连接有多条竖向的槽,这些横向和竖向的槽构成消音槽(503);在放气装置上套有硅橡胶管(501),从而达到一定的压力后来降压。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快捷。可用于床上取暖、座椅取暖、室内取暖、洗浴架保温和烘干作用,其无噪音,使用安全,寿命长,热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噪音放气阀(5)的立体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整体结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部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国安;郭俊符,未经宋国安;郭俊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8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