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超宽带频道和窄带频道的高隔离槽线双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7826.1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宏伟;赵永久;贺莹;王洪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3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宽带 频道 窄带 隔离 双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工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超宽带频道和窄带频道的高隔离槽线双工器。
背景技术
微波双工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电接收机的重要微波器件,是完成现代多频多服务收发系统共用同一副天线的至关重要的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射频前端的工作性能。传统的双工器设计是先分别设计出两个滤波器,再通过一个匹配网络使其相连,匹配网络的存在增大了电路尺寸,不利于小型化。据此,一些学者采用共用谐振器技术来取代匹配网络,这虽然大大减小了电路尺寸,但是这种技术只能运用于窄带系统,而且带宽不易调节。设计一种应用于超宽带系统的紧凑小型化的双工器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超宽带频道槽线双工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超宽带频道和窄带频道的高隔离度的槽线双工器,其带宽可独立调节,结构紧凑,电路简单,具有很高的频率选择性。
本发明包括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共用一介质基板,均采用开槽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开槽线结构位于介质基板的下层,微带线结构位于介质基板的上层;
第一滤波器的开槽线结构为U型开槽线谐振器;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馈线、第二馈线、第一开路枝节、第二开路枝节,其中第一馈线采用T型形状,为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公共馈线,第一开路枝节连接在第一馈线T型头的一端并与其垂直,第二开路枝节连接在第二馈线的一端并与其垂直,两开路枝节分别与U型开槽线谐振器的两臂平行,两开路枝节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可调节,记为g1;
第二滤波器的开槽线结构为多模开槽线谐振器,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馈线、第三馈线、第一短路枝节、第二短路枝节,其中第一短路枝节连接在第一馈线T型头的另一端,并与之垂直,第二短路枝节连接在第三馈线的一端并与之垂直;多模开槽线谐振器采用U型结构,其内部中间位置加载有开槽线枝节,开槽线枝节的长度可调节,记为l5。
所述第一滤波器为三阶滤波器,U型开槽线谐振器长度为超宽带频道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均为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
所述的第二滤波器中U型开槽线谐振器为窄带频道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介质基板为PCB板,包括介质基片以及包覆介质基片的上金属贴片和下金属贴片,微带线结构形成于上金属贴片,开槽线结构为下金属贴片刻蚀而成。
所述的第一短路枝节上设有第一接地通孔,第二短路枝节上设有第二接地通孔。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双工器的两个频道带宽可以独立进行调节。第一滤波器的带宽通过U型开槽线谐振器、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之间的耦合控制,通过调整其间距g1可以控制其带宽;第二滤波器的谐振模式可以通过加载枝节长度来控制,因而通过调整l5的大小可以调节其带宽,二者可以独立调节。
2、具有高隔离度和高选择性。所述双工器在两个通带边缘及通带之间有多个传输零点,使得双工器具有很高的隔离度和频率选择性。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之间的源-负载耦合可以在超宽带频带的下边缘产生一个传输零点;第一馈线和第三馈线之间的源-负载耦合可以在上阻带产生传输零点加深阻带;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相互之间的加载效应会产生多个传输零点,提高两个通道之间的隔离度。
3、结构简单紧凑,电路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层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2是双工器示意图。
图3是双工器上层电路示意图。
图4是双工器下层电路示意图。
图5是双工器散射参数的仿真与测试结果。
图6是双工器的隔离度仿真与测试结果。
图7是双工器超宽带频道的群时延仿真与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采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2,厚度为0.508mm的PCB板作为基板,也可以采用其他规格的PCB板作为基板。如图1所示,在PCB板的介质基片12的上、下表面分别包覆有上金属贴片13和下金属贴片14。下文中所述的上层微带线结构形成于介质基片的上层,开槽线结构是将下金属贴片14刻蚀后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78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状传输线、射频信号线和便携式终端
- 下一篇:一种磷酸二氢铵复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