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57664.1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0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汪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鑫力管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66 | 分类号: | B29C6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8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 复合 铜管 外覆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表面防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降低成本、保障健康和保护资源等综合因素,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纯铜管替代品。
目前正在研制开发的内衬复合铜管,外管为Q235镀锌钢管,内挤压薄壁纯铜管,既起到铜管输送水质的重要目的,又大幅度降低成本。但由于镀锌钢管外表面粗糙不美观而且经一段时间后会氧化腐蚀生锈,内衬复合铜管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在已经加工好的内衬复合铜管表面挤覆一层彩色PE薄壁塑料管(以下简称塑料管),既起到提高表面质量又能防腐耐蚀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内衬复合铜管的使用寿命问题。
目前很多生产厂家仍在使用传统的手工挤压方法,将塑料管穿在内衬复合铜管外围,不仅生产效率低、表面质量差,而且容易拉破塑料管造成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避免内衬复合铜管穿过塑料管时发生强烈摩擦而导致的产品报废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包括外壳和气管;所述外壳一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分为塑料管管槽和内衬复合铜管管槽两段,靠近所述安装槽口部的为所述塑料管管槽,所述塑料管管槽后部为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所述塑料管管槽与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连通;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横向连通所述气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还包括限位杆和限位螺母,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为通孔,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的一端连通塑料管管槽,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的另一端,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外壳外且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杆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能够大幅度提高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料管工作效率,并避免内衬复合铜管穿过塑料管时发生强烈摩擦而导致的产品报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结构示意图。
1为外壳,2为塑料管管槽,3为内衬复合铜管管槽,4为内衬复合铜管,5为塑料管,6为气管,7为限位杆,8为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衬复合铜管外覆塑装置,包括外壳1和气管6;所述外壳1一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分为塑料管管槽2和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两段,靠近所述安装槽口部的为所述塑料管管槽2,所述塑料管管槽2后部为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所述塑料管管槽2与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连通;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横向连通所述气管6。还包括限位杆7和限位螺母8,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为通孔,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的一端连通塑料管管槽2,所述限位杆7位于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的另一端,所述限位螺母8位于所述外壳1外且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杆7上。工作时,先将塑料管5插入所述塑料管管槽2内,通过向所述气管6吹气,使所述塑料管5膨胀开,从而便于内衬复合铜管4顺利穿过,通过调节所述限位螺母8在所述限位杆7上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要求,调节所述内衬复合铜管管槽3的深度,待内衬复合铜管4全部顺利穿过塑料管5后,停止向气管6吹气,塑料管5紧密挤覆在内衬复合铜管4外表面,成为外表美观又防腐耐蚀的主要用于城市输配水设备的外覆塑内衬复合铜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鑫力管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鑫力管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7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