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波防泄漏设备和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57362.4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司城彻;山田亚希子;尾林秀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晓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 泄漏 设备 无线 电力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涉及电磁波防泄漏设备和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存在将电力无线传输到电动车辆等的系统。在相关系统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在无线传输电电力时,一部分电磁波泄漏到周围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作为现有技术,已经知道了布置刷状电导体以防止电波泄漏的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波防泄漏设备,包括金属管和磁性材料部件。
金属管被布置为围绕第一电力传输设备的周边。第一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经由电磁波无线地发送到第二电力传输设备。第二电力传输设备与第一电力传输设备相对。
开口沿着金属管的圆周方向形成在金属管上。
磁性材料部件沿着金属管的圆周方向布置在金属管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电磁波防泄漏设备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1-A2线截取的防泄漏设备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的修改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的另一个修改示例的图。
图5是解释主要减少电磁波泄漏的原理的图。
图6是解释用于传播路径的长度的条件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的另一个修改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的又一修改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磁波防泄漏设备的结构示例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例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例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具有电磁波防泄漏设备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透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B1-B22线截取的防泄漏设备的剖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执行模拟的设备配置的图。
图15是示出在传输电力时在现有技术的电力传输设备附近的磁场分布的图。
图16是示出在使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防泄漏设备情况下在电力传输设备附近的磁场分布的图。
图17是示出解释根据本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的图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防泄漏设备,包括金属管和磁性材料部件。
金属管被布置为围绕第一电力传输设备的周边。第一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经由电磁波无线地传输到第二电力传输设备。第二电力传输设备与第一电力传输设备相对。
开口沿着金属管的圆周方向形成在金属管上。
磁性材料部件被沿着金属管的圆周方向布置在金属管之内。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电磁波防泄漏设备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透视图。图2示出沿着图1的A1-A2线截取的防泄漏设备的剖面图。沿着除了A1-A2线以外的那些线截取的剖面图也与图2一样。
此防泄漏设备被相对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电力传输设备(电力发送设备或电力接收设备)而设置,并且抑制电磁波在发送电力时泄漏到电力传输设备的周边。具有为此布置的防泄漏设备的电力传输设备可以是电力发送设备或电力接收设备,并且这里是示出电力发送设备中布置的情况。
电力发送设备201被布置在地平面(安装表面)301上。电力发送设备201利用电磁波将电力无线发送到与电力发送设备201相对布置的电力接收设备(参考图5)。例如,电力发送设备201具有电力发送线圈并且电力接收设备具有电力接收线圈,并且电力在电力发送线圈与电力接收线圈之间由于磁耦合被传输。地平面301可以是有限导电的地平面或地表面。
防泄漏设备被相对于电力发送设备201布置在地平面301上或上方。防泄漏设备总体上具有围绕电力发送设备201周边的形状。防泄漏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被嵌入在地中。此防泄漏设备起到在电力发送设备与电力接收设备之间传输电电力时防止电磁波泄漏到周边(例如,在平行于xy轴平面的方向)的作用。在地平面301是导体板的情况中,在导体板上或上方的防泄漏设备的布置除了在陆地表面上方的泄漏防止作用之外,还可以防止电磁波从地表面侧向下泄漏。注意导体板不仅可以是平板而且可以是网状、直线、或螺旋形状。此外,可以整体地形成导体板与防泄漏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73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