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激变换器及供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56453.6 | 申请日: | 2014-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伦;郭文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变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反激变换器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小功率应用场合,反激变换器在业界被广泛使用,由于反激变换器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使用元件少,成本低,输出与输入隔离等特性,常用于需要多路输出的应用中。
反激变换器以隔离变压器原副边为分界,可分为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两部分。原边电路主要包括变压器原边电感、功率开关管和原边漏感能量处理电路。副边电路主要包括副边电感、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其中,反激变换器的原边电路中的原边漏感对电路影响较大,而副边电路在多路输出应用时,存在输出绕组间交叉调整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抑制输出绕组间交叉调整问题,常用方案有在副边电路上增加二级稳压电路(如低压差线性调整源(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直流(direct current,简称DC)-直流开关变换器)、输出绕组串联电感或者输出增加假负载等方式。但上述三种方式,都存在导致电路成本增加、绕制工艺复杂和损耗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激变换器及供电系统,以解决在多路输出应用时存在的输出绕组间交叉调整的问题,以实现在不需要增加成本和损耗的情况下,抑制反激变换器的输出交叉调整以及提升电路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激变换器,包括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其中,所述副边电路至少包括两路输出电路,其中每路输出电路包括第一副边绕组(NS)、第二副边绕组(LS)、副边绕组输出漏感(LSσ)、串联电感(L)、整流管(DS)、输出电容(CS)以及电阻(RL),所述每路输出电路中第一副边绕组(NS)、第二副边绕组(LS)、副边绕组输出漏感(LSσ)、串联电感(L)、整流管(DS)与输出电容(CS)串联,所述输出电容(CS)与所述电阻(RL)并联,所述电阻(RL)一端连接输出电压(Vo),所述电阻(RL)另一端接地,所述每路输出电路之间的串联电感(L)为磁集成结构。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存在两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V0)共地,且所述两路输出电路中第一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Vo)高于第二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Vo),则将所述第一路输出电路的第一副边绕组(NS)负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路输出电路的整流管(DS)的阴极,以使用直流叠加技术省去所述第一路输出电路的串联电感(L)。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边电路是有源箝位电路,包括原边绕组(NP)、原边电感(LP)、原边漏感(LPσ)、开关管(SP1,SP2)、电容(CP)、整流管(DP1、DP2)以及电阻(R),所述开关管(SP2)与整流管(DP2)并联后与电容(CP)串联组成有源箝位电路,所述原边绕组(NP)、原边电感(LP)以及原边漏感(LPσ)串联再与所述有源箝位电路并联后,一端接入输入电压(Vin),一端依次与所述开关管(SP1)与整流管(DP1)并联后的电路以及电阻(R)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6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