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试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55285.9 | 申请日: | 2014-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2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田;孙远涛;王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再生制动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试验台,具体地说是汽车试验台。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和能源危机的压力,电动汽车己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电动汽车的优势,再生制动系统在保证制动效能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回收汽车的部分能量,对增加续驶里程和提高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再生制动技术又称制动能量回收,是指在电动汽车制动时,电动机工作在发电模式,将车辆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能量存储装置中以再次利用。再生制动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在能量利用和环保方面的最大优势。但是再生制动同样会损失能量,主要包括空气阻力损失、滚动阻力损失、制动系统损失、电动机损失、转换损失及充电损失等。尽管如此,现代电动汽车采用再生制动后仍节能20%。
再生制动系统的性能对电动汽车的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阻碍着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为避免开发电动汽车时再生制动系统设计的盲目性,使得新车开发出来之前就能够对再生制动系统的性能做出更好的控制及评价,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相关研究及其试验台的开发显得极为重要。
我国目前一些大型车企和某些高校联合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在生产正式车型之前,一般都会搭建混合动力再生制动试验台以提高开发的效率并降低开发的成本。但目前所搭建的再生制动试验台都是基于发动机台架的试验台,还没有针对底盘测功机的试验台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可移动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验台在底盘测功机和加载装置的辅助下真实再现实车再生制动运行的状态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试验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试验台,其特征是:包括固定装置、绑带固定桩、台架、底盘测功机,固定装置和绑带固定桩分别固定在地面上,台架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固定,台架的另一端通过绑带与绑带固定桩相连,绑带绑紧后台架悬空,台架里安装发动机、变速驱动桥、变频器、动力蓄电池、制动系统、制动踏板、驱动轮,发动机连接变速驱动桥,变速驱动桥分别连接变频器、制动系统、驱动轮,变频器连接动力蓄电池,制动系统连接制动踏板,驱动轮下方设置底盘测功机,驱动轮位于底盘测功机转鼓上,发动机的油门装置设置在台架外部,油门装置包括油门踏板,油门踏板通过油门拉线与发动机相连,台架上安装加载装置。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制动踏板连接杠杆,杠杆穿出台架并与台架铰接,通过控制杠杆来控制制动踏板。
2、还包括加载装置固定装置,加载装置固定装置的两端与地面固定,加载装置固定装置的中部位于台架的上方,加载装置与加载装置固定装置通过螺旋丝杠相连,通过调节螺旋丝杠实现加载装置施加给台架的负载的变化。
3、台架的下方安装支撑轮,绑带绑紧后台架与支撑轮均悬空。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移动方便、占地小,可真实再现实车运行过程中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载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杠杆铰接台架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油门踏板与地面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4,本发明由固定装置1、控制单元面板2、加载装置3、发动机总成4、变频器5、变速驱动桥6、动力蓄电池7、驱动轮8、底盘测功机转鼓9、制动系统10、台架11、制动踏板12、杠杆13、绑带14、绑带固定桩15、支撑轮16、油门踏板与地面连接件17、油门踏板18、油门拉线19及固定在控制单元面板2内的控制系统单元组成。控制系统与发动机动力总成4、变速驱动桥6及动力蓄电池7连接,发动机总成4与变速驱动桥6连接,变速驱动桥6与驱动轮8连接,驱动轮8与底盘测功机转鼓9连接,从而发动机4和变速驱动桥6输出的功率被底盘测功机转鼓9吸收,变速驱动桥6与变频器5连接,变频器5与动力蓄电池7连接,变速驱动桥6通过变频器5向动力蓄电池7输入和输出电力,固定装置1与台架11连接,绑带14通过绑带固定桩15与台架11连接,固定装置1和绑带固定桩15通过T型螺栓与地面连接固定。
结合图1和图2,加载装置3通过加载装置与台架连接件20与台架11连接,加载装置3通过加载装置固定装置23与地面连接,加载装置3通过螺旋丝杠21的上下调节来实现台架11承载的负载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5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