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3860.1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蔡剑波;王少林;彭勃;阮小燕;张建良;郑杰元;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E03F5/14;E02B3/1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初期 雨水 混合 溢流 拦蓄 渗流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污水处理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背景技术
降雨初期,路面粉尘、泥砂、油污,甚至垃圾随着初期雨水迅速汇流至排水管涵(渠);此外,混流的雨污水则往往由于污水管道截流倍数限制而产生溢流,溢流初期的混合水,尚未得到充分的稀释,其污染物浓度亦较高,上述存在污染的初期雨水及溢流的雨污混合水,如直接排入下游水体,往往造成严重污染冲击,且污染分散于整个水体,清理困难,成为城市中下游湖体等开阔水域景观水体水质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公知的对于初期雨水污染处理的技术有渗透绿地、初雨调蓄池等,对超过污水管截流倍数转输能力的雨污混合溢流水,则无法调蓄或者转输,而是直排入下游水体。
渗透绿地是采用透水种植土形成生态性好的渗透沟或者渗透塘的一种初期雨水污染处理技术。渗透沟在收集转输入沿线道路雨洪,沉淀滞留粗颗粒、垃圾的同时,渗透部分雨水入地下,渗透塘则是在雨水汇集后,缓慢渗入地下的措施。由于渗透沟同时肩负雨洪转输的功能,因此,通常雨水流速较大,在沟中停滞时间短,对污染物削减比例较低;而渗透塘则受制于土体饱和,亦难以大量消纳初期雨水,使得初期雨水混同在后期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的雨水中,排入下游。此外,渗透沟采用草坡接顺两侧道路,沟占地宽;而缓慢入渗的渗透塘亦占用了绿地资源,因此,渗透绿地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初雨调蓄池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考虑服务面积、截流初雨毫米数值、安全储备设计值等因素确定调蓄池容积,通过雨水支管收集转输初期雨水入池,再用水泵抽排回管网系统。为减少地表占地及影响景观,调蓄池往往埋入或者半埋入地下,调蓄池工程的土方、钢筋砼结构及排空水泵等工程数量大,工程建造成本高;每次收集完初期雨水后,均需通过水泵将初期雨水抽回污水管网系统中,且需定期清理池中沉淀泥砂,因而,其日常维护管养成本亦较高;且钢筋砼结构的调蓄池,除沉淀粗泥砂外,仅作为初期雨水的临时滞留场所,难以有效净化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进行拦蓄净化处理,并将污染较大的初期雨水与较洁净的后期雨水分流排放的拦蓄渗流设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包括雨水引流渠和设于雨水引流渠旁的调蓄塘,所述雨水引流渠具有一段下沉式的截流槽,所述截流槽槽底高程低于雨水引流渠渠底高程,所述截流槽侧向开有一引流口与调蓄塘相导通,在所述调蓄塘内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形成格栅区、湿地过滤植物区、渗流过滤区。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渗流过滤区内设有一拦蓄渗流坝,所述拦蓄渗流坝由不同粒径的砂砾分层填筑形成,所述拦蓄渗流坝的上部渗透系数大于拦蓄渗流坝的中下部渗透系数。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拦蓄渗流坝从下至上依次分层填筑形成中砂砾层、粉细砂砾层、中砂砾层及粗砂砾层,在所述拦蓄渗流坝的两侧坝面依次铺设土工布、雷诺护垫。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拦蓄渗流坝中部设有一渗流过滤芯墙,所述渗流过滤芯墙为中间具有凹槽且凹槽上下游侧墙面具有多孔的钢筋砼结构墙体,所述钢筋砼结构墙体外侧包覆有土工布,在所述凹槽内填放有袋装过滤填料。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袋装过滤填料的渗透系数小于由砂砾分层填筑形成的拦蓄渗流坝的渗透系数。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格栅区内沿水体流动方向间隔设有拦截垃圾废物的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细格栅在平面上呈折曲线布置。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湿地过滤植物区内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挺水植物带、若干浮水植物块、沉水植物带、坝前挺水植物带,所述浮水植物块间隔错开排列形成迂回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茶渣制作食用菌基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铣削加工被动减振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