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3187.1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滕照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科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2308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管道 清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冷却器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冷却作业中。在冷却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处理设备运行不当或故障,水质控制不达标,使水中的钙、镁、碳酸盐预热后分解为碳酸钙的氢氧化镁沉淀物钻结在冷却器管道上,形成水垢。由于水垢的导热性能差,造成了冷却器冷却效率的降低,从而影响冷却的效果。传统的除垢清洗方法是采用含氯离子的盐酸等清洗剂作为清洗介质,但是长时间的酸洗对冷却管道产生强腐蚀,从而缩短管道寿命,甚至会造成危险。
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清洗方法,以获得良好的除垢清洗效果的同时保证设备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其能有效去除冷却管道上的水垢,保证冷却管道的安全,且清洗废液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含有酸性清洗剂及缓蚀剂的酸液从管道的进水口进入,以正回路循环加热冲洗3~4h;继而继续添加酸液以逆回路加热冲洗3~4h;
(2)排放酸液;
(3)在含有钝化剂且PH值为10~12的碱液中启动清洗泵冲洗4~5h;
(4)排放碱液后用高压清水冲洗。
本发明的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采用正逆循环回路进行酸洗,酸洗结束后利用碱液进行钝化冲洗,从而在高效清除水垢的同时保护管道不受严重的侵蚀,清洗后的金属表面洁净,除垢率大于95%。而且清洗废液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较佳地,还包括:在冷却器上装满水并检测水质,水质达标后再执行所述步骤(1)。
较佳地,所述步骤(1)中的温度控制在35~45℃。
较佳地,所述步骤(3)中的碱液的PH值为10.05~11.40。
较佳地,所述步骤(1)中的正回路循环冲洗3h,逆回路循环冲洗4h。
较佳地,所述步骤(3)中的冲洗时间为4.5h。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冷却管道的清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冷却管道的清洗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01,含有酸性清洗剂及缓蚀剂的酸液从管道的进水口进入,以正回路循环加热冲洗3~4h;继而继续添加酸液以逆回路加热冲洗3~4h;
102,排放酸液;
103,在含有钝化剂且PH值为10~12的碱液中启动清洗泵冲洗4~5h;
104,排放碱液后用高压清水冲洗。
较佳地,在步骤101中,该酸性清洗剂可以是CK-1清洗剂,该缓蚀剂可以为铜缓蚀剂MBT、铜缓蚀剂BTA、铜缓蚀剂TTA等。
具体地,在步骤101进行正回路加热清洗时,保持系统正常运转,温度控制在35~45℃之间,依次加入CK-1清洗剂和缓蚀剂,正向循环清洗3小时后结束。继而切换系统为逆回路循环,继续配酸加入定量酸液,加热冲洗4小时。在整个酸洗过程的前段的大部分时间里,清洗系统中的除垢反应迅速,因此酸液消耗十分快,在前段较长时间内酸液质量分数处于3%以下,随着除垢反应的继续进行,水垢逐步被除去,故此在酸洗过程的后期除垢反应速度降低,系统中的酸液质量分数随着酸液的加入逐渐上升并稳定在3%左右,此时酸洗到达终点。
酸洗结束后,将酸液排放,进而启动清洗泵进行水清洗,同时向水中加入碱和钝化剂,使得系统内的碱液PH值为10.05~11.40。管道在碱液中进行4.5小时的钝化,从而保护管道及其他设备。
钝化结束后,对碱液进行PH调节并排放。随后用高压清水冲洗水室、冷凝管、循环水管道等进行清淤净化处理。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步骤101之前,将冷却器装满水并在出水口中取样检测水质,待水质澄清达到预期效果时才建立正逆循环。
本发明的冷却器管道的清洗方法在冷却器和清洗设备之间进行,在冷却器的进水口处串联临时管以与清洗设备相通,而出水口处设置堵板,从而与清洗设备形成正、逆回路。而清洗设备的进出管路上均设有压力表、温度计和取样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科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科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煤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 下一篇:残胶自动清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