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贴布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3006.5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5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甫俊;鲁昌民;鲁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大宝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9J175/08;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G18/12;C09J167/02;C09J161/20;C09J11/06;D06N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氨酯 贴布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VC人造革用DB-921水性聚氨酯贴布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离型纸法PVC人造革生产过程中,PVC浆料成膜后和基布的贴合基本上采用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和自PVC浆料。这种类型的PU树脂均通过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MEK)、乙酸乙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作为主要溶剂以溶剂聚合法制得。这些占整个树脂成分60%以上的有机溶剂都是有害物质,而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80%的溶剂无法回收,将通过水和空气排放到周边的河流和天空中,势必会严重污染当地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公众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而且其成品有较大的刺激性气味。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对于人造革行业来讲已迫在眉睫。水性聚氨酯以水为介质,具有无毒、气味小、不燃不爆、低或零VOC,粘结力强,低消耗且涂覆制品性能优异,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当今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新型环保要求,必将最终取代现有溶剂型胶粘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人造革用水性聚氨酯贴布胶及其制备方法,得到的贴布胶具有无毒、气味小、不燃不爆、低或零VOC,粘结力强,低消耗且涂覆制品性能优异,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当今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新型环保要求,完全可以取代现有溶剂型胶粘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性聚氨酯贴布胶,按重量份数,其工艺配方如下:大分子多元醇100份,小分子扩链剂1~3份,小分子交联剂1~3份,水性固化剂30-80份,有机铋催化剂0.1~0.2份,2,2-二羟甲基丙酸(DMPA)3~8份,AC(丙酮)50~100份,三乙胺2~6份,去离子水30~40份,多元胺0.5~1.5份。
所述的大分子多元醇为聚酯,聚醚,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聚酯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二甘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或者聚己二酸己二醇酯;所述聚醚为聚丙二醇。
所述的小分子扩链剂为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或者1,4丁二醇。
所述的小分子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
所述的水性固化剂为多异氰酸酯,多氮丙啶,或者氨基树脂。
所述的多异氰酸酯优选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0~5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0~30份。
所述的多元胺为乙二胺,或者二乙烯三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VC人造革用水性聚氨酯贴布胶制备方法,在装有机械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加入大分子多元醇,并在100℃-120℃,真空≤-0.8MPa的条件下脱水1hr;在80℃条件下,加入计量的小分子扩链剂和小分子交联剂、水性固化剂,有机铋催化剂适量,反应3hr,检测体系中NCO含量,当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降温至60℃,加入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解的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且在此温度下反应4-5hr,测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加入AC(丙酮)降粘,得到NCO封端的预聚体,冷却至≤50℃后加入三乙胺,中和反应数分钟后,在高速分散搅拌下加入计量好的去离子水乳化,后加入多元胺扩链,真空减压脱去丙酮,制得固含量为35%的蓝光乳液水性聚氨酯贴布胶。
本发明得到的贴布胶加入消泡剂和增稠剂等助剂,调整符合实际生产所需黏度的胶浆即可。
该种贴布胶具有无毒、气味小、不燃不爆、低或零VOC,粘结力强,低消耗且涂覆制品性能优异,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当今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新型环保要求,完全可以取代现有溶剂型胶粘剂。
该种贴布胶的应用工艺如下:离型纸→涂覆面层→烘干→涂覆PVC发泡层→烘干→涂覆粘结层→湿贴基布→烘干→冷却→剥离→分卷后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水性聚氨酯贴布胶,按重量份数,其工艺配方如下:大分子多元醇100份,小分子扩链剂1~3份,小分子交联剂1~3份,水性固化剂30-80份,有机铋催化剂0.1~0.2份,2,2-二羟甲基丙酸(DMPA)3~8份,AC(丙酮)50~100份,三乙胺2~6份,去离子水30~40份,多元胺0.5~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大宝树脂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大宝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