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2952.8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0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章顺楠;杨建会;李婷;董莉娜;张洪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33 | 分类号: | A61K36/233;A61K9/20;A61P29/00;A61P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30 | 代理人: | 王为 |
地址: | 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淮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水蒸汽蒸提加富集载体富集法提取柴胡药材中的挥发油,蒸提液醇沉,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70%乙醇提取柴胡皂苷类成分,上述成分混合后制备成柴胡滴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水蒸汽蒸提加富集载体富集法提取柴胡药材中的挥发油,蒸提液醇沉,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70%乙醇提取柴胡皂苷类成分,上述成分混合后制备成柴胡滴丸。
背景技术:
柴胡作为常用中药,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柴胡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免疫增强、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柴胡的主要成分为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及多糖类。
柴胡作为临床常用药,中成药制剂品种众多,柴胡滴丸为柴胡单味药材入药,具有解表退热的功效作用。柴胡滴丸制备工艺描述在中国专利:200610003447一种柴胡滴丸的制备方法中,其主要方法包括:先将柴胡药材用弱碱性水溶液提取,提取液加乙醇醇沉,上清液浓缩得浸膏,再将浸膏与辅料混合制成滴丸。
另外,中国专利报道了多种柴胡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但对于柴胡挥发油的提取,至今仍旧延续水蒸汽蒸馏法,但该方法在进一步分离精制时,传统的重蒸馏方法由于加热次数及时间较长,挥发油容易氧化变质且得率低。另外柴胡挥发油的比重接近于1.0,而悬浮在水中不易聚集,采用传统分子精馏方法,难以获得较浓的挥发油溶液。如何有效利用芳香饱和水,更多获得挥发油成分,成为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在水蒸汽蒸馏法的基础上,将收集挥发油的步骤进行改进,在挥发油收集器中加入水不溶性的植物油,在蒸提过程中将挥发油溶解在植物油中,从而方便的将含有挥发油的植物油与水进行分离,再进一步的分离挥发油或直接用于药物制剂的制备,为此本发明通过改进柴胡挥发油的提取 工艺,获得一种新的柴胡提取物,并以此为药物成分进一步制备成滴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柴胡滴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柴胡有效成分的提取,将提取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制备成滴丸的步骤。
其中,所述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柴胡药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挥发油接收器中加入油性载体,蒸馏5‐16小时后,在挥发油接收器获得挥发油,油性载体和水的混合物,分离水层得到挥发油和油性载体混合物(称为富集挥发油)。
步骤2,蒸提液浓缩至浓缩液:药材量体积比为1:2‐2:1,加入60‐100%乙醇,醇沉至乙醇浓度70‐95%,取上清液,备用;
步骤3,取步骤(2)中药渣用70‐95%乙醇提取,提取液和步骤(2)中上清液合并,浓缩得柴胡浸膏。
步骤4,步骤(1)富集挥发油与步骤(3)柴胡浸膏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提取物。
所述的油性载体为植物油、油性辅料,油脂,优选植物油,所述植物油选自: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菜籽色拉油、椰子油、橄榄油、葵花籽油。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油性载体加入量是药材重量的0.5‐1%。
优选的步骤(2)是,蒸提液浓缩至浓缩液与药材量体积比约1:1时,加入95%乙醇,醇沉至乙醇浓度70%,静置、过夜,取醇沉后的上清液,备用。
本发明提取物经过检测,其中含有富集挥发油5-20%、柴胡皂苷40-80%和非柴胡皂苷类成分14-45%。
为此,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柴胡提取物,是由重量百分比的富集挥发油5-20%、柴胡皂苷40-80%和非柴胡皂苷类成分14-45%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2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