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切割机的定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2428.0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于杰;孔演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昌盛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B23K26/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2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切割机 定位 工装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切割机实际使用领域,尤其涉及其专用的定位工装及配套的使用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加工生产中,很多薄板冲压零件(具有代表性的如汽车的车门)均不采用全工序模具进行加工,而是将部分工序(主要为切边、打孔等工序)转交由激光切割机加工,从而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然而,激光切割同样存在许多误差因素,包括机床的精度、工装的定位、零件的强度及人为因素等等;这样,也就带来了如何将已经冲压成型的半成品工件快速准确的定位在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台上的问题。
对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多种定位工装,以实现此类“半成品工件”在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台上的定位和装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国家局于2012年8月22日公告的一份名为“汽车冲压零件激光切割用定位胎具”、申请号为“201120527068.7”的文献。然而,此类“定位胎具”仍然存在着结构复杂、使用步骤繁琐、加工成本高及可靠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可靠性好且定位准确度高的激光切割机的定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台上设有若干卡槽和若干卡销,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底框、至少三个支撑板、至少三个压紧装置和至少两个活动检测装置;
所述底框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卡扣和若干与所述卡销适配的销孔;
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均固定连接所述底框;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和压板,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框内,所述压板的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顶端;
所述活动检测装置包括套筒、活动销和压杆,所述套筒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活动销穿设在所述套筒中,所述压杆连接所述活动销,使得活动销在压杆的带动下进行上下运动。
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四个压紧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推杆,所述压板的一端通过转盘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推杆的顶端。
所述压板远离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的底面上设有垫块。
所述套筒的上方设有隔离挡板,所述隔离挡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框上。
所述套筒的截面呈方形,所述活动销包括上部销和下部销,所述上部销呈圆柱形,所述下部销与所述套筒适配、且其下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长条形的滑孔,所述压杆的一端通过转销铰接所述滑孔、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底框外,所述压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底框上。
所述套筒的截面呈方形,所述活动销包括上部销和下部销,所述上部销呈圆柱形,所述下部销与所述套筒适配、且其一侧表面上连接有齿条,所述压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底框、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底框外,所述压杆铰接在所述底框上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齿条适配的齿轮。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定位工装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使用:
1)、工件放置:将半成品工件搁置在至少三个支撑板的顶面上,并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压板,使得半成品工件压合在支撑板的顶面和压板的底面之间;
2)、判断是否为首件加工: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7);
3)、切割机画线:将激光切割机调至画线模式,在半成品工件顶面上画出校核线;
4)、人工校核:人工对校核线进行测量、校核,判断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则进入步骤7);如果不合格,则进入步骤5);
5)、调整切割轨迹:通过步骤4)中获得的数据对切割机中的切割轨迹进行调整;
6)、校核线擦除:人工擦除校核线;返回步骤3);
7)、检测孔切割:将激光切割机调至切割模式,在半成品工件上切割与所述活动销大小一致且位置对应的检测孔;
8)、活动销校核:通过压杆带动活动销向上运动,观察活动销是否伸入检测孔中,是为合格,不是为不合格;如果合格,则进入步骤11);如果不合格,则进入步骤9);
9)、寻找出错点:通过步骤8)中获得的数据找出出错点,并逐一记录;
10)、解决出错点:解决步骤9)中记录的出错点;返回步骤1);
11)、工件切割:将激光切割机调至切割模式,对半成品工件进行切割;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昌盛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昌盛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2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