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害虫定向监测与防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51298.9 | 申请日: | 2014-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9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尤民生;傅建炜;杨广;李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0;A01M1/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害虫 定向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或多种害虫定向监测与防控系统。
背景技术
作物病虫害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烟粉虱、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玉米螟、棉铃虫、棉蚜、柑橘红蜘蛛、麦蚜、麦红蜘蛛、小麦锈病、白粉病、炭疽病、赤霉病、蝗虫等,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
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可以分为农业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方法等。其中化学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虽然效果迅速且显著,但难以避免病虫抗药性产生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不良副作用;生物防治方法虽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具有良好的环保意义,但速效性较差,技术局限性明显,成本较高;物理防治方法有不会污染环境、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存在灭虫效果不够理想等缺陷。
开展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时,往往是根据人为对害虫发生数量的判断来采取害虫防治的方法。对于隐蔽性强或夜间活动的害虫,很容易造成误判或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使用粘虫板诱杀害虫时,均使用田间放置的方法,粘虫板的使用数量大,每公顷用量达375~600片,1~2个月后即需更换板,使用成本极高。若添加性诱剂,田间使用数量则可减少70%以上。当前使用杀虫灯诱杀害虫,主要针对有趋光性的夜间活动害虫。田间设置后,杀虫灯基本都是天黑启动,天亮关闭,杀虫灯的运行规律与作物害虫的发生没有关系,从而造成杀虫灯的长时间无效动转,极大地缩短了杀虫灯的寿命,也造成用电浪费,无法实现针对特定作物的害虫进行定向监测与防控,相反还会对其他昆虫造成杀伤和种群破坏。
故需设计一种能定向监测害虫数量并可与防控手段相联系的装置,使其能够根据定向监测到的目标害虫的数量来决定和控制启动运行灭杀装置的系统,以达到能适时控制目标害虫并具有理想的诱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害虫定向监测与防控系统,该系统能定向监测害虫数量,并当目标害虫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自行启动和运行诱杀。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害虫定向监测与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虫板、摄像头、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控制开关和灭虫灯,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粘虫板上方或侧方,所述摄像头通过信息传送网络与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的输出端经控制线依次连接控制开关与灭虫灯,所述控制开关与灭虫灯之间的控制线上设有光敏器件。
其中,所述粘虫板上设有一种或多种性诱剂。
所述灭虫灯包括内部的一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灯泡和外部的电网。
所述灭虫灯上接有太阳能电池,且灭虫灯由一电机驱动旋转,该电机与计算机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的输出端电路连接。
还包括支撑杆,所述粘虫板和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为具有害虫识别、统计并进行反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装置。
所述信息传送网络为基于数据线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本发明的优点:
1、设有性诱剂的粘虫板可以吸引一种或多种雌性害虫或雄性害虫,通过摄像头和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的配合,测算出不同雌性或雄性害虫的数量,可实现针对特定作物的特定害虫进行定向监测的目的。
2、当雌性或雄性害虫达到预先设定的数量时,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可以自动打开控制开关,使杀虫灯开启,并打开相对应的波长的灯泡,启动对目标害虫的诱杀作用。该方法可以在目标害虫的种群发生到达一定数量的时期,且对特定作物可能造成产量损失时,针对性的打开特定波长的灯泡,定向诱杀害虫,可减少对非目标害虫的杀伤作用和种群破坏。也可避免杀虫灯在目标害虫非发生期的长时间无效动转,可极大地延长杀虫灯的寿命,
3、通过添加光敏器件控制电路,保证杀虫灯只在晚上工作,也可节约用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1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中文词库的分词歧义排除方法
- 下一篇:焦油在线分馏除尘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