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1230.0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维忠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K9/16;A61K9/48;A61K9/20;A61P1/12;A61K3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泄泻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剂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互为因果。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
传统用于治疗“泄泻”的中成药主要是以黄连,炒神曲,补骨脂(制),炒白术,党参,甘草(炙)为原料制备而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治疗效果明显减弱。西医对此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选用氟哌酸、抗菌优、甲硝唑等药物,症状控制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泄泻”的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泻止痛。主治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发热等症。
本发明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是由马齿苋,白头翁,椿根皮、秦皮、黄柏、料姜石、苦参、甘草进行组方而成。其中,马齿苋性寒质滑,酸能收敛,白头翁苦寒,二者共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椿根皮、秦皮、黄柏、苦参为臣药,性苦寒,辅助君药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料姜石味咸、性寒,归心、胃经,为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功能。甘草为使。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痢止痛。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泻止痛。主治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发热等症。
现代研究证明,马齿苋、白头翁、黄柏、秦皮、苦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具有抗菌作用;料姜石有止血消炎、化痰杀菌的作用,并可降低水中亚硝胺的含量,破坏癌细胞,有消灭细菌和真菌毒素之功效。另外,料姜石细粉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有吸附、杀灭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肠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促进消化系统溃疡面的愈合。
大量实验这表明,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对“泄泻”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马齿苋15~25份,白头翁10~20份,椿根皮10~20份,秦皮8~15份,黄柏8~15份,料姜石5~12份,苦参5~12份,甘草5~12份。
优选配比为:马齿苋20~25份,白头翁15~18份,椿根皮15~20份,秦皮10~15份,黄柏10~15份,料姜石10~12份,苦参8~10份,甘草8~10份。
最佳配比为:马齿苋20份,白头翁15份,椿根皮15份,秦皮12份,黄柏12份,料姜石(姜石)9份,苦参9份,甘草9份。
本发明的药物,可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备成内服制剂,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等。其具体工艺如下:
(1)称取料姜石、黄柏,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药粉;
(2)取白头翁、秦皮、椿根皮、苦参、马齿苋、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用95%乙醇调醇浓度至60%,静置24h,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药液无醇味;
(3)以上述药粉、药液为活性成分,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等。
下面以颗粒剂为例,通过临床观察对本发明药物治疗“泄泻”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
1.诊断依据:经对患者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项下指标,作为诊断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维忠,未经刘维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1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球引力与浮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烧伤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