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传动粗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0872.9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崔桂华;王成吉;李建霞;任义利;周春娟;徐先晓;郭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2 | 分类号: | D01H1/3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传动 粗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纱机,尤其涉及一种双向传动粗纱机,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粗纱机的动力传动都是从车头开始进行单边传动,即所谓的左右手车。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的粗纱机直接制约了其单机产量的提升,主要因为:若需增加锭数,则必须加长车身,而车身的加长,将导致整个设备传动部分所受的扭矩较大,进而造成各锭位运转同步性差,且控制十分困难。而且,这种粗纱机锭数的增加由于受到车身长度增加的制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目前220mm锭距的粗纱机最长只能达到156锭;锭距194mm的车最长也只有192锭。
近年来,随着细纱机长车的普及应用,如何开发出锭数多、车身长、单机生产效率高、适于与细纱机长车匹配使用的粗纱机长车已经成为纺机制造厂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的研发成为一种趋势,具有现实紧迫的积极意义。
中国专利申请CN103469378A公开了一种粗纱机传动装置,其升降传动轴横向贯穿粗纱机的车头和车尾机架,由安装于相邻两墙板之间的传动轴驱动装置驱动正反向转动,伸出墙体一侧的升降传动轴上装有齿轮,与之相啮合的龙筋托脚齿条的底端安装有龙筋,龙筋底部与龙筋杠杆的一端相连,龙筋杠杆的另一端为支点且龙筋杠杆上吊装有使龙筋杠杆平衡的平衡机构;该粗纱机传动装置能够提供重量大且不变的平衡力作用于杠杆,产生稳定的平衡力矩,一方面可分担在龙筋升降的过程中升降传动轴上承受的扭矩,另一方面保证升降过程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龙筋上锭数的增加,造成龙筋的抖动,因此粗纱机龙筋升降传动轴扭转刚性好,升降传动轴上承受的扭矩小,粗纱的成形卷装好。
上述技术方案仅仅解决了在龙筋上锭数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分担在龙筋升降的过程中升降传动轴上承受的扭矩,以保持升降传动轴上承受较小扭矩的技术问题。而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粗纱机其锭数增加仍然有限,且由于其工作过程中运动轨迹相对复杂,一方面带来控制系统复杂、控制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其设备结构复杂,设备故障风险指数增加,带来设备制造和维护维修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结构简单、合理、纺纱锭数可大幅增多,且各锭位之间运转同步性好的双向传动粗纱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以提升粗纱机的单机产能,进而提升粗纱机单机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在加长车身、增加锭数的同时,有效控制动力传动扭矩的增加幅度,甚至是一定程度上降低动力传动扭矩,从而有效保证各锭位运转的同步性,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提高或者保持现有粗纱机纺纱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向传动粗纱机,包括车头、车身、动力输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分左、右两段并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头的两侧,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布置在所述车头的内部,所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出方式为从所述车头向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车身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粗纱机的传动机构集中放置在设备中间车头内部,传动单元采用一个动力源,粗纱机整车采用一套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传动系统从中间向两边传动,执行纺纱功能的车身部分分别位于车头的左右两侧。其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可在现有技术粗纱机的基础上,在保持锭位之间动力传动部分的扭矩不变的前提下,将粗纱机车身加长至原车身长度的一倍以内。即,在实现车身长度加长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车身较长所致个锭位之间动力传动部分的扭矩大、控制困难等问题的出现。
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粗纱机的基础上进行较小幅度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粗纱机锭数的大幅增加,从而大幅提高粗纱机单机产量和生产效率;
而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双传动粗纱机,其在成熟的现有技术上仅仅进行小幅度、简单的设备结构改进,因而其设备制造成本增加幅度小、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方便,故障率低。
作为优选,上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入部分采用一个动力源和一套动力控制系统。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更有利于保证各锭位运转的同步性,从而有利于保证纺纱质量。
进一步优选,上述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可以进一步降低粗纱机的车身部分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更便于设备管理。由于左段车身和右段车身均由可拆卸连接的若干个单元组成,因而,左右车身可根据需要任意加长或者缩短。通常,左右段车身以车头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在车头的左右两侧,这样设备布置更美观、设备管理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针床提花经编机
- 下一篇: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