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0766.0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朱联邦;韩全友;张雷;邵文彬;王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B62D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溃缩吸能 转向 管柱 | ||
1.一种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包括上管柱系统(1)、下管柱系统(2)、安装支架(3)和锁紧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系统(1)包括上柱管(11),所述上柱管(11)下端的管壁上沿母线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开口(112),所述开口(112)根部为直径大于开口宽度的圆孔,所述锁紧机构(4)卡接在所述开口(112)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管(11)的下端管壁周向封闭,与所述开口(112)之间设置有一个环形槽(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2)两侧的上柱管(11)管壁上沿该上柱管(11)轴向设置有两个平行对称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轴向滑槽(111);所述锁紧机构(4)包括U型支架(41),所述U型支架(41)的两侧为钣金(412),所述钣金(412)卡接在所述滑槽(111)内,所述钣金(412)上开设有角度调节滑槽(413),锁紧螺栓(42)穿过所述钣金(412)的角度调节滑槽(413)后,依次套装有凸轮机构(44)、推力滚子轴承(45)、手柄(43)和锁紧螺母(4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钣金(412)的底端设置有折弯部(414);每个所述钣金(41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47);所述复位弹簧(47)呈C型,其一端设置为固定孔(471),另一端设置为半圆形弯折部(472);一所述复位弹簧(47)的固定孔(471)卡装在与该复位弹簧(47)同侧的钣金(412)的折弯部(414)上,半圆形弯折部(472)卡装在所述凸轮机构(44)的外径上;另一所述复位弹簧(47)的固定孔(471)卡装在与该复位弹簧(47)同侧的钣金(412)的折弯部(414)上,半圆形弯折部(472)卡装在所述锁紧螺栓(42)的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44)上套装有O型压紧弹簧(48),所述压紧弹簧(48)置于所述钣金(412)和复位弹簧(4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1)内嵌有滑槽衬垫(14)。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41)的顶部均匀排布有多个螺纹孔(411);所述安装支架(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中部沿所述上柱管(11)轴向开设有两个平行对称的长滑槽(312),螺栓(34.3)依次穿过压片(34.4)、上垫片(34.2)、所述长滑槽(312)、下垫片(34.1)与所述螺纹孔(411)连接,将所述U型支架(41)与安装板(31)固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柱系统(2)包括下柱管(21)和固装在所述下柱管(21)底部的壳体(23),所述下柱管(21)其与壳体(23)联接的管壁外套装有橡胶垫(24);所述壳体(23)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柱管(21)垂直的固定孔(231);所述安装支架(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一侧的两个支脚(32),所述支脚(32)相互对称且与所述长滑槽(312)平行,所述支脚(32)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321),所述安装孔(321)处于同一轴线,螺栓(23.1)穿过所述安装孔(321)和固定孔(231)将所述安装支架(3)与壳体(2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系统(1)包括置于所述上柱管(11)内的上转向轴(12),所述下管柱系统(2)包括置于所述下柱管(21)内的下转向轴(22),所述上转向轴(12)和下转向轴(22)之间花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向可调的溃缩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向轴(12)和下转向轴(22)花键连接中的外花键上设置有尼龙涂覆(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7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