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海洋旅游度假酒店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50144.8 | 申请日: | 2014-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叶永林;田超;眭爱国;吴有生;程小明;颜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海洋 旅游 度假 酒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浮式平台,尤其涉及利用海洋浮式平台为基础的移动式海洋旅游度假酒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三沙市的设立、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人民物质与文化水平的提高,海洋旅游休闲的需求逐渐增大。目前海洋旅游的形式多为大型邮轮,及小型游艇。前者出海周期固定,费用较高,休闲项目受大型游轮结构设计的限制,并且航行中由于风浪因素造成舒适度差,从而影响旅游质量;后者受到自然条件及游艇尺寸本身的限制,载客量小,且只能到达风浪很小的近海海域。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移动式海洋旅游度假酒店,其具有较好的耐波性及抗风抗流性,适用于恶劣海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移动式海洋旅游度假酒店,包括上部平台,第一上层建筑、第二上层建筑及第三上层建筑互为间隔并布置在所述上部平台上,沿所述上部平台的内侧向中心处延伸形成第一通道;至少布置两个呈同一直线的第二通道连接于上部平台与第二上层建筑之间;位于所述上部平台的外周对称并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停泊平台;在所述上部平台的下部还布置下浮体,所述下浮体包括环形浮筒,互为交叉连接的横向浮筒及纵向浮筒布置于所述环形浮筒内,多个沿圆周并间隔排列的立柱连接于所述上部平台及下浮体之间;至少两个第二停泊平台以所述横向浮筒为基准,镜像布置于上部平台内;位于所述第一上层建筑处还布置第三停泊平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停泊平台的高度大于第二停泊平台及第三停泊平台的高度,所述第一停泊平台的高度不小于5m,所述第二停泊平台的高度不小于0.5m,所述第三停泊平台的高度不小于2m;
所述上部平台为环形平台,位于所述上部平台的一端,于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的两侧分别连接支架的一端,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停靠直升机的平 台;
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第三上层建筑均为流线形,第二上层建筑为球形;
所述横向浮筒及纵向浮筒的两端均与环形浮筒的内侧连接;位于所述下浮体的环形浮筒上至少设置两个压载水舱及海水抽吸系统,所述海水抽吸系统为抽吸式水泵;
所述立柱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立柱内部设有连通上部平台与下浮体的管线通道、电梯、行走通道;在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立柱之间,于所述上部平台的下部形成用于小游艇通行的航行通道;
所述上部平台及第二通道均采用钢制材料制造,所述第一通道采用木质或塑料材料制造;
所述第二停泊平台由多个互为间隔的栈桥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利用环形平台、以及连接于环形平台内部的第二通道及球形第二上层建筑,有效实现了对环形平台的结构加强功能,提高了整体浮力及结构强度,保证本发明在恶劣海况中具有较好的耐波及抗风流体性能;横向浮筒与纵向浮筒组合交叉形成的“十”字形结构与环形浮筒连接,构成下浮体,保证了上部平台的有效载重,通过海水抽吸系统及压载水舱实现了海水的压载、排放,通过增加吃水量提高本发明自重增加吃水,从而减小受风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恶劣海况中的抗风能力与耐波性;另外各上层建筑为流线型结构,有效保证了本发明在海况中受力的均匀性。上部平台设计为圆环形或围合型结构与环形浮筒对应,大大提高了抗风及耐波性,防止恶劣海洋中产生变形与破坏;布置于平台上的第一停泊平台与布置于下浮体上的第二平台区由于高度不同构成多阶结构,有效解决了各类船舶停靠困难的问题,航行通道的布置实现了结构较小的游艇出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上部平台与下浮体连接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上部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下浮体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上部平台与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部平台;2、第一上层建筑;3、第二上层建筑;4、第三上层建筑;5、第二停泊平台;6、第一停泊平台;7、航行通道;8、第三停泊平台;9、平台;901、支架;10、游泳池;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横向浮筒;14、纵向浮筒;15、环形浮筒;16、立柱;17、管线通道;18、行走通道;19、电梯;20、海水抽吸系统;21、压载水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